我爸前列腺癌骨转5年:那些扛过来的日子,现在回头看都是底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8:50 1

摘要:五年前,医生在片子上圈出骨头上一处阴影,说是转移灶。那年我爸62岁,本该是老有所乐的年纪,却被一句“前列腺癌骨转移”击了个正着。我们一家人像掉进深井,愣是好几年才慢慢爬出来。

我爸前列腺癌骨转5年:那些扛过来的日子,现在回头看都是底气

五年前,医生在片子上圈出骨头上一处阴影,说是转移灶。那年我爸62岁,本该是老有所乐的年纪,却被一句“前列腺癌骨转移”击了个正着。我们一家人像掉进深井,愣是好几年才慢慢爬出来。

现在回过头看,那段日子,的确是靠咬牙、靠知识、靠一点点运气,一路熬过来的。不是靠奇迹,而是靠理解病、接受病、和病共处。

很多人一听“骨转移”,脑子里先跳出两个字:晚期。紧跟着就是绝望。但你知道吗,前列腺癌这个病,和别的癌不太一样,它的“坏”有自己的节奏。尤其是骨转后,如果治疗得当,生活质量、存活年限,甚至心理状态,都可以“稳中向好”。

你以为“癌症”两个字就是绝路,其实真正的路,是你知道它怎么走、怎么拐、怎么防坑。

先说个让人安心的数据。2021年《中国前列腺癌报告》指出,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75%。而在骨转移病例中,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能稳定病情超过8年,甚至更久。数据不是安慰,是方向盘。你握得住方向,自然就不慌。

前列腺癌,起初是“安静的杀手”。很多人早期没症状,直到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多,才被查出来。再晚一点,癌细胞就可能沿着血液或淋巴系统“跑到骨头上”。

最常见的,是脊柱、骨盆、股骨这些地方。一旦“骨转”,病人往往会出现持续性骨痛,尤其是夜间更明显,这是身体在敲警钟。

但很多人不是输在病情,而是输在误解。有人以为骨转移就等于“撑不过一年”,立刻放弃治疗;有人干脆信偏方、断药、拼命补钙,结果病情反而加速恶化。

我们家当年也差点走了弯路。刚确诊那会儿,有亲戚说“补一补肾就好了”,有人拿出“野生灵芝粉”,还有人力劝我们“别化疗,太伤身”。但我爸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得的话:“我不怕病,我怕不懂病。”

于是我们开始学。学前列腺癌的分期、学骨代谢、学雄激素阻断,甚至学PSA这个指标的起落曲线。

前列腺癌的核心是雄激素依赖性。也就是说,癌细胞像是“吃雄激素长大”的孩子。只要你能让它“断粮”,病情就能控制一大截。雄激素阻断治疗(ADT)成了第一步。常见的方法有药物注射、口服抗雄药,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外科去势。

但光“断粮”还不够,癌细胞会“变聪明”,开始不依赖雄激素也能活。这种时候,就要加上第二代内分泌治疗,像是阿帕鲁胺、恩杂鲁胺等,这些药能进一步切断癌细胞的“备用通道”。

而骨转移这关,最怕的是骨折和疼痛。骨头不是铁做的,它跟着代谢的节奏不断“拆旧建新”。可是癌细胞会扰乱这个节奏,让骨头变脆。这时候,医生会用到骨保护药物,比如唑来膦酸或者地诺单抗,它们像“混凝土”,让骨头结实一点,也能减轻疼痛。

我爸用了地诺单抗,一开始怕副作用,后来定期牙科检查、补钙、补维生素D,副作用控制得很好。很多人忽视这一步,结果因为低血钙、颌骨坏死,反而中断治疗,太可惜。

说到营养支持,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一听“癌症病人”,就拼命补蛋白、喝高热量奶粉、吃海参、炖鸽子汤。

但前列腺癌患者,有个要特别注意的点:高钙饮食可能加重骨转风险。一项2022年发表于《中华男科学杂志》的研究指出,长期高钙摄入与前列腺癌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

所以我们家选择更“平衡”的方案:优质蛋白来自豆腐、鱼肉、鸡胸肉,钙的摄入靠天然食物如黑芝麻、深绿叶菜,搭配营养师指导下的补剂。不是越补越好,而是对症下药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心理支持的力量,远超你我想象。癌症病人最怕的,不是疼,而是孤独和无力感。我爸最难的不是手术、不是打针,而是那种“我是不是拖累全家”的自责。

我们后来给他安排了癌症康复组织的线上聊天群,里面有同样病情的患者,分享经验、互相打气。他说那是他五年来,最重要的“药”。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意义疗法。它不是让你自我感动,而是在病中找到“我为什么还要活着”的理由。有的人是为了孙子上学,有的人是为了把院子的葡萄藤养到再结一次果。我爸是为了看我结婚。

这就是人的韧性。

你看鲁迅笔下的阿Q,哪怕命运再不公,也要“精神胜利”;而《活着》里的福贵,经历生离死别,最后靠一头老牛活了下来。人生有时候就像癌症治疗,不是拼赢而是拼活

社会角度上,前列腺癌还面临另一个难题:羞于启齿。很多男性觉得“那是男人的私事”,不愿体检、不愿说痛、不愿查PSA。可偏偏它早期无症状,等你意识到,病已经走远。

数据上,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中位确诊年龄比欧美晚近10年,这背后不是医学差距,而是观念差距。我们太多人,怕的是“得知真相”,但真正伤人的,是“未知”。

而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一家人从不会说“你要加油”,我们说的是:“今天要不要一起去公园走走”“这道菜少放点油你吃得惯吗”“你这次复查PSA降了0.4,挺好”。

关心不是打鸡血,而是陪他一起走完那段黑夜。

五年了,我们也不是一直都坚强。也有害怕、崩溃、怀疑治疗的时刻。但每一次低谷之后,靠的是一点点科学知识、一点点生活智慧,把日子捂热。

现在我爸每天早上去菜市场,回来洗菜做饭,下午晒太阳看报纸,晚上看抗战剧,有时候我都忘了他是个“癌症患者”。

这是不是底气?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治疗也没有绝对路径。但只要你愿意去理解病、学习病、不被恐惧牵着鼻子走,那些被病揍过的日子,真的能变成你往后人生的护身符。

你遇到的是病,不是命;你面对的是挑战,不是惩罚。前列腺癌骨转移,不是一道封死的门,而是一条需要你慢慢摸索的路。

你愿意走,它就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中国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2.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6期:前列腺癌与营养状态研究进展

3. 《中国癌症生存状况报告(2021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李承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