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很多妈妈看了标题会想:“又来甩锅给爸爸?”真不是甩锅。教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但爸爸的角色,往往会被低估。孩子的成长路上,爸爸是榜样,是导航,更是情商的塑造者之一。如果爸爸是以下三种性格,咱就得留神了,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未来成就,可能会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
可能很多妈妈看了标题会想:“又来甩锅给爸爸?”真不是甩锅。教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但爸爸的角色,往往会被低估。孩子的成长路上,爸爸是榜样,是导航,更是情商的塑造者之一。 如果爸爸是以下三种性格,咱就得留神了,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未来成就,可能会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
当然,我不是说妈妈不重要,而是爸爸的独特影响力,很多时候是关键性的。下面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三种性格,以及咱们该怎么应对。看完记得对照一下,你家是否中招?
第一种:脾气暴躁,一点就炸的“火药桶”爸爸
这种爸爸,可能本性不坏,甚至很爱孩子,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绪。工作上有点压力,回家就甩脸子;孩子犯点小错,立马大吼大叫;甚至一点小事都能引发“家庭地震”。
孩子吃饭慢了点,立马敲桌子瞪眼;辅导作业时,嗓门越来越高,最后变成“咆哮式辅导”;夫妻一有争执,就摔门、砸东西,甚至语言暴力。
孩子可能容易变成“小怂包”或“小炸药”:长期生活在高压下,孩子要么胆小懦弱,不敢表达自己(因为怕被骂);要么有样学样,也变得暴躁易怒,在学校里用暴力解决问题。
也可能情商低,不会处理情绪:爸爸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所有问题都可以靠发脾气解决。孩子学不会如何平静沟通、如何化解矛盾,将来进了社会,人际关系一团糟。
更有可能缺乏安全感,自卑敏感:孩子会觉得:“是不是我做得不好,爸爸才生气?”这种自我否定,会根植在心里,导致孩子自卑,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要想孩子好,爸爸要先学会治自己:意识到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真正强大的男人能管理好情绪。试试“缓冲法”,想发火前,先深呼吸10秒,或者离开现场冷静一下。
妈妈别当“救火队员”,要当“防火墙”:不要当着孩子面和爸爸硬碰硬,但事后一定要沟通,告诉他你的感受和孩子的恐惧。鼓励他用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
教会孩子识别情绪:告诉孩子:“爸爸刚才生气了,这是他的情绪问题,不是你的错。”并教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二种:沉默寡言、永远“缺席”的“影子爸爸”
这种爸爸,人倒是天天在家,但好像只是个“背景板”。手机是他的“二胎”,电视是他的“爱人”。对孩子不同不问,基本是“诈尸式育儿”:平时看不见,孩子一出问题就跳出来指责。
回家就瘫在沙发刷手机,孩子叫“爸爸”都听不见;孩子的生日、家长会、比赛,永远记不住,永远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仅限于:“作业写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
这种容易导致孩子情感冷漠,不会关心人:爸爸的“冷漠”会传染。孩子从爸爸身上学不到如何表达爱、如何关心他人,容易变成自私、孤僻的人,未来在婚姻和职场中吃亏。
男孩缺乏男性榜样,女孩缺乏安全感:男孩会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女孩则会因为缺乏父亲的认可和关爱,长大后拼命在异性身上寻找安全感,容易遇人不淑。
成就感低,容易放弃:父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来源。一个总是“缺席”的爸爸,无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肯定,孩子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缺乏韧劲。
给爸爸分配“专属任务”:比如每天晚上由爸爸读睡前故事,周末必须有一个小时的“父子独处时间”,哪怕只是一起下楼打球、散步。从小事开始,让他必须参与。
妈妈多创造机会,多夸赞:别总抱怨“你什么都不管”,而是说:“孩子特别喜欢你给他拼的乐高,你下次再陪他玩会儿吧?”男人的成就感需要被激发。
让孩子主动“邀约”:鼓励孩子主动去邀请爸爸:“爸爸,你能教我骑自行车吗?”通常爸爸很难拒绝孩子直接的请求。
第三种:固执专横,永远正确的“皇帝爸爸”
这种爸爸,家里他说一不二,他的想法就是圣旨。不接受反驳,不尊重差异,强迫孩子必须按他的想法来,美其名曰“为你好”。
孩子必须学他认为有出息的专业,穿他觉得得体的衣服;从不听孩子的想法,稍有不同意见,就是“顶嘴”“不孝”;喜欢用否定和打击来“激励”孩子:“你看人家XXX”“你不行”。
这种容易导致孩子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长期被压制,孩子会放弃思考,变成“提线木偶”。你说啥就是啥,反正我的想法也不重要。这样的人,未来在社会上只能做个执行者,难有突破。
要么叛逆到底,要么懦弱一生:高压之下,必有反弹。孩子可能在青春期极端叛逆,彻底和家庭决裂;或者变得唯唯诺诺,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一辈子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情商低,人际关系差:爸爸教会他的是“强权即真理”,他不会懂得尊重、协商和共情,在社会上会显得格格不入,得罪人而不自知。
爸爸要学会“放下”: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真正的爱是尊重,而不是控制。试着在孩子的小事上,让他自己做主,比如穿什么衣服,周末去哪里玩。
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定期坐下来,平等地聊聊每个人的想法和烦恼。让爸爸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会被触动。
妈妈要成为“翻译官”和“缓冲带”:把爸爸的“你必须……”翻译成“爸爸建议你可以……”,把孩子的想法委婉地传递给爸爸,帮助双方建立沟通的桥梁。
写这篇文章,绝不是为了批判爸爸们。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深知爸爸的爱无可替代,才对你们抱有最高的期待。 每个爸爸都是第一次当爸爸,都会迷茫,会犯错。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无法回放的直播,父亲这个角色,一旦缺席,就永远缺位了。所以,爸爸们,请你们行动起来:收起你们的坏脾气,放下你们的手机,拿出你们的耐心和包容,真正地、投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你会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情商高、有出息的孩子,更是一段无比珍贵的、双向奔赴的父子情。
你们的一个小改变,就是孩子人生跑道上的最大助力。
各位妈妈们,如果你们觉得有道理,转发给孩他爸看看,不是指责,而是一份邀请,邀请他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你们家爸爸是哪种类型?或者你们有什么“改造”爸爸的成功经验?说真的,我们家爸爸就是第一种爸爸,我一直在让他学会反省自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来源:薄荷色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