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姚明自2017年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深远而系统的改革,其核心思路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旨在通过扩大篮球人口、夯实人才基础、优化竞赛体系来实现中国篮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非追求短期成绩,从上任到如今的卸任,5年时间,成效如何,功过是非,一起来探讨下
姚明自2017年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深远而系统的改革,其核心思路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旨在通过扩大篮球人口、夯实人才基础、优化竞赛体系来实现中国篮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非追求短期成绩,从上任到如今的卸任,5年时间,成效如何,功过是非,一起来探讨下。
姚明
其主要改革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改革(“金字塔塔基”)
· “小篮球”计划:这是姚明力推的基石工程。通过制定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篮球规则、设备和赛事,极大地激发了低年龄段孩子的篮球兴趣,扩大了篮球人口基数,为未来人才选拔提供了肥沃土壤。
· 改革青年队和CUBA(大学篮球)衔接:推动“体教融合”,出台政策鼓励CUBA球员参加CBA选秀,并为青年队球员进入大学开辟通道。这打破了以往“体工队”模式的壁垒,让大学生球员成为职业联赛的重要人才来源,拓宽了选材面。
· 双国家队制度(已阶段性完成):在2017-2019年期间,将国家队分为红蓝两队,由不同主帅执教。此举极大地增加了进入国家队接受锻炼的球员数量,激发了球员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更多本土教练。李楠、杜锋等教练在此过程中得到历练,多名年轻球员也因此脱颖而出。
2. 竞赛体系改革
· CBA联赛职业化与市场化:
· 延长赛季,增加比赛场次,让球员得到更多实战锻炼。
· 规范合同,推动球员流动,尝试工资帽制度,使联赛运营更加规范。
· 设计并更新联赛视觉系统(Logo、奖杯等),加强品牌建设和商业开发。
· 国家队邀请制:改变以往的征召制,邀请球员加入国家队,强调为国效力的荣誉感和自愿性,提升球队凝聚力。
男篮邀请函
3. 协会管理与专业建设
· “专业人做专业事”:聘请国内外顶尖专业人士担任国家队主帅(如李楠、杜锋、乔尔杰维奇)、技术总监等关键职位,让决策基于篮球专业规律而非行政命令。
·数据化和科技助力: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和运动科学系统,为国家队和青训的训练、比赛、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的挑战与现状: 姚明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其效果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显现。目前正经历“阵痛期”:
青训
· 新旧体系转换的阵痛:传统青训体系弱化,而新的“体教融合”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导致短期内顶尖人才出现断层。
· 大赛成绩压力:近年来男篮在国际大赛上的失利(如世界杯、无缘奥运会),让改革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和行政压力。
海外球员
姚明的改革并非着眼于一两场比赛的胜负,而是试图从根本上重构中国篮球的生态系统。他从扩大人口、夯实基础、畅通路径、规范联赛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虽然目前国家队正处于低谷,但改革的种子已经播下。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顶住压力,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等待“小篮球”一代的成长和整个体系的良性循环。
来源:伟哥历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