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浙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选取20个案例,形成《大美自然·
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浙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选取20个案例,形成《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实践案例集》。即日起,“大美自然·山水浙江”专栏推出“20年20例”特辑,呈现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亮丽的“绿色答卷”。
一、基本情况
千年古刹国清寺所在的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拥有1800余年历史,是中华和合文化发源地。因依山傍水的琵琶形城廓,得名“琵琶城”。赭溪作为古城唯一的内河,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城区,因其溪床呈深红色而得名,有“碧水丹砂”之美名,被誉为琵琶城中“第一弦”。溪畔赭溪老街自唐代即为商贸中心,至明清更发展为浙东地区商业、文化、宗教核心区,承载着千年古城的人间烟火。然而老街区域一度因木构建筑密集、违章搭建泛滥,导致空间逼仄、排污无序。至2019年,水体黑臭、环境脏乱的现状促使政府启动总面积172亩的城市更新项目。历时4年建设,2024年元旦,焕然一新的赭溪老街开街,以文商旅综合体的新姿重现繁华,现已汇聚110余家知名品牌,年客流量突破2000万人次,创下4亿元的年销售额。赭溪老街成为天台老城“第一街”。二、创新举措
赭溪老街规划设计以“唐风宋韵 ·最美赭溪”为主题,建筑设计仿照唐宋风格。空间布局以赭溪为主线,在两岸构建“一坊两街六组团”,实现地上、地下综合利用,补齐老城生活短板,营造出可游、可居、可赏的素雅归真之境。做足水的文章,恢复赭溪水系,保留赭溪护城河历史风貌,结合赭色河床、浅滩、桥梁等元素,打造水碓、汀步等亲水平台,重现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影布石上的美景,构筑一个人与城如鱼水般和谐交融的诗意栖居环境。项目荣获2021第五届美国MUSE设计奖最高奖项铂金奖。(二)“折叠空间”的立体生长逻辑赭溪老街仅有172亩(约11.47万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受限于城乡风貌,无法建设高层建筑。天台县眼光向下,在深达16米的地下开拓出10.6万平方米空间——相当于在老城核心区“省”出160亩土地!20.5亿元投资不仅让22.3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拔地而起,更藏着城市设计的巧思:1800个地下车位破解停车难,8米宽地下市政路解开老城拥堵的“痛点”,每天消化老城区三分之一垃圾量的1500平方米地下中转站,更让烟火气与整洁度并肩而行。赭溪老街用“空间立体生长”的智慧,最大化改善了百姓生活中的“刚需”。(三)让传统文化在产业经纬中“活起来”“破茧成蝶”的赭溪老街,不仅是记录时代的载体,更是展现地方文化的微观缩影。赭溪老街改造中,注重保护与恢复城市历史旧忆,邀请居民参与历史记忆整理,共同守护赭溪记忆。金举人宅、司马阁、药王庙,或恢复或修缮,唤醒城市历史旧忆;茶香、书香、酒香、咖啡香,融合交织在一起,给城市发展注入无限活力。一条赭溪汇聚天台佛宗道源、和合文化、济公传说、唐诗之路等文脉,透出天台古城的文化内涵。激活赭溪,也是激活天台全域旅游吸引力,让游客慢下来,静下来,住下来,打开文旅大县留客难的心结。三、实践成效
(一)“赭溪红”的三层蜕变:从生态修复到业态新生“赭溪红”首先实现从“工业赭”到“生态红”的转变。唐朝至明清曾为商业中心的赭溪老街,经现代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工程,新增源头活水,重现“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盛夏戏水成当地新风尚。继而“生态红”带来“流量红”。老街修缮历史建筑,保留古城肌理,融文化于体验,布产业于街巷,单日接待游客峰值超10万人次。最终“赭溪红”升华为“长效红”。四、经验启示
从“工业赭”到“生态红”,是生态修复的觉醒;从“流量红”到“长效红”,是文化与商业融合的蜕变,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低效利用”到“复合开发”,是空间改造的创新。赭溪老街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现代需求的回应。它不仅是天台的一张新名片,更是老城改造中的典范。在这片土地上,传统文化不再只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态的、可触摸的文化体验;经济发展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与生态、文化共生共荣的幸福图景。赭溪老街的故事,提醒我们,城市的更新,不仅是建筑的翻新,更是文化的复兴、生态的修复、经济的激活,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和生活的美好。来源:浙江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