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不少开发者都爱追流行的编程语言或工具,今天跟风学这个,明天又忙着捣鼓那个,好像不跟上热度就落伍了。但我一直琢磨个事:判断一个工具到底好不好,关键是看它多火,还是看它能不能真解决问题?
现在不少开发者都爱追流行的编程语言或工具,今天跟风学这个,明天又忙着捣鼓那个,好像不跟上热度就落伍了。但我一直琢磨个事:判断一个工具到底好不好,关键是看它多火,还是看它能不能真解决问题?
我还记得第一次用C++ Builder的时候,双击那个蓝色图标的瞬间,是真被惊到了。
它跟有些工具不一样,不用对着代码一行行抠界面,拖个按钮、拉个表格,屏幕上立马就能看到效果,编译速度还快,VCL组件库里需要的功能基本都有。后来我做毕业设计,就靠它三天就搞定了,当时特别直观地觉得,这工具是真好用,不是花架子。
从那之后我就明白,真正的好工具,不一定最火,但一定最实用。
说到C++ Builder,尤其是经典的6.0版本,绝对是“实用派”的代表。它不像同时期某些工具那样爱炒作,却靠实力赢得了大批开发者。VCL组件库用起来特别顺手,GUI开发门槛大幅降低;编译器生成的是高效本地机器码,运行速度飞快。
更不用提,当年全球有超过200万开发者用它搭建工程软件、工业控制系统,这些领域,稳定和效率远比“技术时髦”重要。
虽然后来互联网兴起,.NET、Java乃至各种跨平台框架抢走了它的热度,但直到今天,C++ Builder仍在许多企业的关键系统中运行。
你说它过时了吗?没人讨论就等于没用了吗?显然不是。“非流行”并不等于“无价值”。
如果我们能客观看待C++ Builder这样的经典工具,是不是也该用同样理性的眼光,去关注那些眼下还“小众”、却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国产工具?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文编程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处在程序员群体的视线边缘:不少人觉得“不靠谱”“玩具罢了”,用的人少、讨论度低。但和C++ Builder类似,它的价值不该只由热度决定。
中文编程发展20多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摸索,其中云表平台就挺不一样的。它是前WPS团队做的,界面全是中文,操作也简单,不用写代码,画表格、拖拽模块就能搭系统——这不就跟C++ Builder那种“可视化、高效率”的思路对上了吗?
还特别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操作习惯。而且它自带企业级数据库,小到进销存,大到MES、ERP这种复杂的工业系统都能搭。像中国电信、中铁二局这些大企业都在用它,要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能被这么多大公司看上吗?
虽说目前尚中文编程未像C语言那般深入底层领域,但饭要一口口吃,应该多被理解和支持,不能因为用的人少就被看不起。
小结
回过头看,C++ Builder经历了30年沉淀,靠的不是热搜,而是精准解题的功底;云表这样的平台,也正在用“实用”打破很多人对国产工具的偏见。工具之间本就不该有莫名其妙的高低排名,真正值得关注的只有一件事:它能不能在你需要的场景中,高效、稳定地把问题搞定。
所以,不论是穿越周期的经典工具,还是默默发力的国产自研技术,我们都该多给一点关注、多带一些理解。不必被“流行”裹挟,不必拼热度高低。记住啊,工具只是工具,人才是核心,是我们拿来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彰显技术时髦度的徽章。
回归本质,用好用的工具,解决该解决的问题。这就够了。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聊哦。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