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郑丽文在广播节目中的这句反击,瞬间将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暗流推向台面,而党内斗争的火药味也愈发浓烈,1320万新台币的参选门槛,正成为最关键的筛选器。
“大家担心我没钱,可以捐钱啊!”
9月8日,郑丽文在广播节目中的这句反击,瞬间将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暗流推向台面,而党内斗争的火药味也愈发浓烈,1320万新台币的参选门槛,正成为最关键的筛选器。
当大多数人还在关注候选人的政见理念时,1320万这个数字已经悄然决定了谁能真正站上擂台,这笔费用的构成颇有玄机:登记费20万、作业费300万,以及最关键的保证金1000万。
想当国民党主席,先拿出真金白银。这笔账算下来,总共约1320万新台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笔高达1000万的保证金。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它是2021年之后才出现的新规矩,包括20万的登记费和300万的作业费,用于选举的行政开销。
党中央的解释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为了落实“党公职人员年度募款责任额实施办法”,筛选出那些既有资源又能实际推动党务的领导者,避免只会“空谈理念者”来搅局。
但听在政治观察家的耳朵里,这更像是一道为既得利益者量身打造的护城河,一道能将无数有理想、有抱负但缺乏资本的潜在人选拒之门外的坚固壁垒。这笔钱,成了选举中最关键的筛选器。
面对这堵高墙,郑丽文的回应异常干脆,当媒体和党内对手纷纷质疑她的资金实力时,她在广播节目里直接反击:“可以捐钱啊!”她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是有备而来,资金问题早已准备妥当,家人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她甚至具体点出,丈夫已经承诺全力支持,家庭的财富足以应对这笔保证金。
这种依靠家庭财富来突破制度门槛的方式,被外界解读为国民党内一条“非典型资金链”,但郑丽文的筹款路径远不止于此。她积极地跑行程,拜会蓝营本土派的代表人物,希望能争取到企业的支持,像前秘书长李乾龙这样的地方势力,也是她寻求协助的对象。
她的筹款模式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草根色彩,比如台南的芒果农会就承诺,会通过销售农产品的渠道为她募集小额捐款,甚至一些科技业者也通过电商项目,间接地为她提供资金支持。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朱立伦无疑是那个最想掌控棋局的人,他最初的如意算盘,是全力拱台中市长卢秀燕出马,希望通过这位地方诸侯来延续自己的派系影响力,然而,卢秀燕的婉拒让他的计划彻底落空。
计划被打乱后,朱立伦迅速将目光转向了赵少康,赵少康曾多次私下寻求朱立伦的支持,两人有过超过40分钟的密谈,在朱立伦看来,赵少康手握媒体资源,政治经验丰富,而且与卢秀燕关系良好,是当下最合适的替代人选,甚至称其为“众望所归者”。
朱家军的核心成员凌涛也立刻跟上,盛赞赵少康的记者会展现了“众望所归之人”的格局,但对于郑丽文的参选,朱立伦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充满了警惕与排斥,他将郑丽文视为一个不受控制的“非嫡系挑战”。
他真正担心的,是郑丽文那种不按牌理出牌的草根动员能力,以及她可能获得的青年支持,这些都足以打破现有的派系平衡,尤其是郑丽文公开宣称拒绝任何形式的“搓圆仔汤、私相授受的交换”,坚持要“开大门、走大路”,这种姿态更让习惯了传统政治运作的朱立伦感到不安。
于是,朱立伦的派系开始多管齐下地对郑丽文施压,他们反复质疑她的资金来源,大肆炒作她“从绿转蓝”的背景,试图以此动摇她的参选正当性。朱立伦甚至亲自出马,在党内会议上向本土派大佬王金平施压,要求他与郑丽文划清界限。
这种做法,暴露了传统政治思维的局限性,尽管他口头上呼吁“公平竞争”,但实际行动却处处透露出维护自身主导权的意图。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选举被外界戏称为“战斗蓝内斗”,当初赵少康因为不满国民党“立委”在面对民进党时缺乏战斗力,一手创立了“战斗蓝”。
希望能找回党的战斗精神,可讽刺的是,如今“战斗蓝”阵营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赵少康、郑丽文和罗智强,却要在党主席的擂台上一决高下。这场内部竞争,恰恰暴露了国民党缺乏统一理念和共同方向的根本问题。
面对复杂的局势,几位候选人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竞选策略,罗智强无疑是“空战”的王者,他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超过100万粉丝,影响力巨大,他提出的“尚青国民党”和“最强战队”等概念,倡导“世代承担”,这种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赢得了不少基层党员的认同。
他展开“请益之旅”,与党员面对面交流,同时猛烈批判赖清德的“台独引战争,独裁想专制”的“双独大梦”,不过,他作为马英九前幕僚的身份,也被一些人视为“马系传人”,质疑其派系独立性不足。
与罗智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丽文的“陆战”模式,她果断暂时告别了熟悉的政论节目舞台,一头扎进基层,积极地跑行程、拜会地方人士,甚至连黄埔后援会都为她成立了。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开大门、走大路”的公开竞选理念。在两岸立场上,她也毫不含糊,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立场清晰。
而赵少康则凭借他“政治金童”的深厚资历和强大的媒体资源,走的是一条“政媒结合”的道路。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加上韩国瑜曾表达希望他出马的意愿,让“韩赵联盟”的可能性成为选举中的一大变数,一旦成型,将对整个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他一贯主张两岸交流、反对台独,这也构成了他竞选的核心论述。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