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北刘小学农耕文化博物馆筹建花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5:17 1

摘要:在教育的长河中,文化传承始终是熠熠生辉的重要使命。北刘小学,这所坐落于三县交界的农村小学校园,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建设行动——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这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历史与自然的大门。

在教育的长河中,文化传承始终是熠熠生辉的重要使命。北刘小学,这所坐落于三县交界的农村小学校园,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建设行动——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这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历史与自然的大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孩子们生活在科技日益便捷的环境里,对脚下的土地和传统农耕文化日益陌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偶然的调研活动,老师们看到古老的农具、质朴的农耕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个想法:为何不在学校里建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呢?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校上下的积极响应,一场关于农耕文化传承的探索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首先我们动员全校师生寻找家里的老物件,其次老师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周边的村庄,拜访村里的老人,探寻那些藏在角落的老物件。一把旧锄头、一个石磨盘、一架纺车、一盏油灯……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都承载着老一辈人的回忆。在征集过程中,老师们还遇到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北刘村村民桑小齐听说此事非常爽快的把一台织布机捐赠给博物馆,一位大爷得知学校要建农耕文化博物馆,毫不犹豫地将家中珍藏多年的一套农具捐赠出来,实验小学校长张小矿亲自开车送来了播种农具,他们都说:“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是闲置,能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生活,值了!”

自2月25日发出倡议以来,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共征集了展品47件涵盖了农耕、生活、建筑、纺织等领域,在此对热情支持此项工作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部分学生家长踊跃送展品

八里沟学生裴可心家长送木耧到学校

王佳铭、王佳颍家长

为001号捐赠者河流村民徐利涛颁发收藏证书

为张校长颁发收藏证书

学生代替家长领取收藏证书

在村民桑长庆家中整理展品

为北刘村民桑长庆老先生颁发织布机收藏证书

虽然此项活动得到了全体师生及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但是,受范围限制博物馆展品种类还极不全面,如照明、手编等项还是空白,欢迎各界人士无偿捐赠自家闲置的农耕及生活用具,我们将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无论器物大小,都详细记录在册。

我们深信,每一件农具都是时间的低语,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它们会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传统农耕文化,农耕博物馆将是一个记录农耕历史、展示农耕器具、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能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铭记艰苦创业的历程,还能增强孩子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让这些静默的“老伙计”再次焕发光彩,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您的每一份贡献,都将是对农耕文化最真挚的致敬与传承,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特别说明:捐赠方式灵活多样,您可以直接将物品送至北刘小学农耕博物馆筹备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上门收取。若您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沟通。电话:13598784498 13333780122 13781112328

来源:来浙里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