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载蓉城,文脉绵延。自文翁化蜀后,蜀地教育兴起,崇文重教,人才辈出,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千百年来,教育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成都市地方志办与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成都百年名校”寻访,讲述成都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栏目已
千载蓉城,文脉绵延。自文翁化蜀后,蜀地教育兴起,崇文重教,人才辈出,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千百年来,教育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成都市地方志办与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成都百年名校”寻访,讲述成都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栏目已推出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列五中学、盐道街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
百年弦歌不辍,校址不迁
百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树一蜀二”是它曾经的口碑
“蜀华街”因它的名字而得名
它历经时代烽火的淬炼
它一直在创新求变中发展
它是成都市市中心首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
(以下简称“石室蜀华”)
自建校以来,
113载含英咀华,滋蕙树人,
它传承家国情怀、青羊文脉,
它播撒红色基因、创新精神,
育蜀华文明人,储国家栋梁才。
▲现在的石室蜀华
图源:石室蜀华
爱国利民
革命志士办锦江公学启杏坛新元
追溯石室蜀华学校,不得不先提提蜀华街。旧时的蜀华街位于小南街以西,方池街以南,原来是清代满城中的翠柏胡同,又称永升胡同。民国初年更名为厅子街。
清末时期,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强调“兴学育才”。1912年,清末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停办后,原地重组创办储才中学,校址位于城南南校场文庙西街,后迁东胜街,再迁燕鲁公所。
辛亥革命十年后,曾经担任重庆蜀军政府副都督的夏之时见军阀无义之战,争纷不止,心灰意懒,遂解甲归田。1922年2月,夏之时与向传义、蓝世钲在厅子街共同创办锦江公学,街名也因此改名为锦江街。彼时,夏之时担任校长并亲任董事长,一心培育青年,为国家储备人才。
▲夏之时 图源:石室蜀华
1932年,在向传义和成都回族著名人士马毓智等人主持下,私立锦江公学与私立储才中学合并,更名为成都私立蜀华中学。仍在原锦江公学的基础之上开办,故而街名又被改为蜀华街。
▲石室蜀华老校门
图源:石室蜀华
民国时期,四川报界持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影响面最广的民办商业性报纸《新新新闻》曾这样记载蜀华中学的开学典礼:开会入仪后,即由主席致辞,略谓,“诸生亦须了解自身责任,以及本校设立人和各教职员的辛苦。努力学习,不负所期,并且知道国家社会是何等的危殆。应该如何从精神方面建设,道德方面修养科学方面研讨,造成有用的才具,以尽吾人之责任,这是今日开校之意义。”
▲《新新新闻》报道石室蜀华
图源:石室蜀华
公私改制
变中求进不忘初心被央视点赞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军管会进驻学校。
▲石室蜀华教职工佩戴章
图源:石室蜀华
▲民国时期,蜀华学子合影留念
图源:石室蜀华
1952年9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正式成为国家公办校。同年11月14日,成都市中学开始以数字命名校名,这以后,蜀华中学被命名为成都市第十四中学。
1977年,二十七中学与十四中学合并。20世纪70、80年代,校门一度改开在南侧相邻的包家巷。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都市第十四中校门又改回蜀华街43号。
2001年,成为成都市首批市级重点学校。
▲1999年夏天,师生在银杏树下留影
图源:石室蜀华
2009年6月,学校加入石室联合中学教育集团,更名为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
2016年,蜀华改制成为成都市市中心首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走出了一条从九年制走向九年一贯制的复兴之路。学校以“衔接教育 贯通发展”为特色,将自己定位为一所“学术型、实验性、师生共同成长型”学校,以“三步走”战略为方向,以办一所“高品质、融合式、示范性的九年制学校”为目标,从“学段融合、课程整合、文化重构、品牌再造”四个方面着力,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学校多次荣获“青羊区教育教学进步最快学校”殊誉,连续9年荣获青羊区教育局表彰奖励,同时也成为了石室中学等一流高中的优质生源基地校。
2020年,学校加入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实现了与千年名校的携手发展。
2024年9月,学校江南校长挂职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这对于学校深化集团化发展,提升育人协同力,构建完善的K12贯通育人体系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学校学生已达3300余人,为创校以来学生人数之最。
储才育人
蜀华精神薪火相传育万千星辉
悠悠百年,锦水滔滔。一代又一代蜀华儿女前仆后继,奋勇向前。仅民国时期,学校名誉校董、校董、任职教员以及创办者里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知名人物。其中,辛亥革命功臣元老4位,辛亥革命参与者4位,八一南昌起义决策与参与者1位,抗日将领3位。
时局动荡之际,一位位蜀华英豪为民族解放殚精竭力:
向传义,锦江公学继任校长,私立蜀华中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兼常务董事,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营救地下共产党人胡春浦,后婉拒赴台湾,参与彭州起义;
李家钰,20世纪30年代私立蜀华中学董事会董事,原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随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在豫中会战中壮烈牺牲;
向楚,20世纪30年代私立蜀华中学董事,也是私立蜀华中学老校歌作词者,在护国战争中,曾参与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之谋。其后,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和公立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院长、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等职。解放前夕,被川大教授会议公推为代校长;
张露萍,成都蜀华中学高中学子,秘密打入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发动震惊国民党上下的“军统电台案”,最后壮烈牺牲在息烽快活岭。
向传义
李家钰
向楚
张露萍
岁月静好之时,一位位蜀华俊杰则汇成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比如毕生为造纸业奉献的造纸专家谢崇恺;曾任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四川省中学校长联谊会会长王明宪;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卢天健;中国女子极限轮滑运动员,亚运会、世运会金牌得主——朱思怡等等。
谢崇恺(左上)、卢天健(左下)、 王明宪(右上)、朱思怡(右下)
图源:石室蜀华
一批批卓越师生以行动和成绩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屡创佳绩,如万千星辉般,书写着学校“育蜀华文明人,储国家栋梁才”的璀璨篇章。
守正创新
五育并举促“全面而有个性”之发展
纵观办校历程,石室蜀华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好学、力行、知耻”(出自《中庸》)的校训已沿用百年, 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学子。锦江公学时期,学校管理严明,学生一律住校,并采用军事化管理,为成都各中学中最先采用军事管理的学校。学校虽以严著称,却不乏丰富的活动。办学期间,学生还搭舞台、演话剧,这对百年前的中学而言是少有的创新之举。
承先贤之传统,培根固本;扬时代之精神,立德树人。如今的石室蜀华以“发出你的灿烂光华”(出自张露萍烈士的自勉诗)为育人理念,以“衔接教育,贯通发展”为特色,借助名校集团和自身发展,着力构建完善的K12视域下的贯通育人体系。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历经5次进阶,导向更科学,目标更高远,结构更完善,特色更突出,影响更全面。
目前,学校有成熟的“典·时课程”,有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课程,正在探索K12视域下的拔尖创新人才早起培养贯通课程,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红色研学课程”“三仪三礼德育活动”“九五劳动体系”“艺体+工程”等深受专家和师生好评。近年来,蜀华学子在各级各类的学科、素质类活动中崭露头角,先后荣获2023年青羊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特等奖、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冠军、2024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金牌等。
蜀华女排获奖
图源:石室蜀华
赓续红色基因,石室蜀华将家国情怀、君子人格、求真创新等蜀华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学校大力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打造了党员“头雁”教师带动“群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蜀雁计划”品牌党建活动等,同时,依托“四专标准”(专心、专业、专注、专长)、“四光梯队”(追光、闪光、赋光、极光)、“蜀名工程”(蜀华名师工程)“蜀光计划”(暑期教师培训)等,大力提升教职工队伍素质,旨在培养有家国情怀、扎实学识、健康身心和创新能力的学子。
▲蜀华师生风采
图源:石室蜀华
近年来,学校分别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全国体育课程一体化试点区(校)”“四川省环境友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C++算法设计大赛合作示范单位”“成都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阳光体育学校”“艺术特色学校”等荣誉。2022年4月,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石室蜀华的办学成果,点赞学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印证了老校歌中那句“至诚无息,治学精神自有真。”
储才之地,锦江之滨;
百年栉风沐雨,百载春华秋实。
厚积薄发,实百年之功。百年蜀华,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勇立潮头。
乘势而行,育时代新人。青春蜀华,以开拓创新之精神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光荣的优质均衡之路。
“西蜀百年树,中华一学堂”
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道路上
百年正青春,蜀华正昂扬
来源:成都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