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节气(通常在9月7日或8日)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方非热带区域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农作物生长速度减缓。对于种植户和家庭种植爱好者而言,此时选择作物种类和安排农事活动至关重要,一旦选错作物或误了农时,很容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地里活儿可得看天时,白露一过,误了农时,一季辛苦可能就打了水漂。
白露节气(通常在9月7日或8日)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方非热带区域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农作物生长速度减缓。对于种植户和家庭种植爱好者而言,此时选择作物种类和安排农事活动至关重要,一旦选错作物或误了农时,很容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白露后最不适合种植的作物包括秋土豆、萝卜、白菜、韭菜、瓜果蔬菜和胡萝卜等。这些作物通常需要一定的生长期和适宜的温度条件才能良好生长和形成产量。
01 秋土豆:地下块茎难膨大
秋土豆种植需要较长的生长期和较高的土壤温度。白露后气温下降,土豆地下块茎难以充分膨大,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例如,山东潍坊的一种植户曾在2023年9月中旬抢种了一批秋土豆,结果11月下旬收获时,亩产仅为春季种植的40%左右。土豆块茎个小且数量少,根本无法达到商品化标准。
类似情况在河南、陕西等地区也有发生。生长期不足和低温是主要原因。
02 萝卜:肉质根发育不良
萝卜喜温和气候,生长适温为15-20℃。白露后播种萝卜,肉质根往往因低温而发育不良,容易产生硬心、糠心等问题。
北京郊区一家庭农场曾在白露后尝试种植萝卜,到11月收获时,多数萝卜肉质根细小且木质化,口感极差,商品价值低。
萝卜生长前期需要较高温度促进叶片生长,后期需要凉爽环境利于肉质根膨大。白露后种植,温度条件难以满足这两个阶段的需求。
03 白菜:包心不实易受冻
大白菜包心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较长的生长期。白露后播种,由于生长期缩短和气温降低,常常出现包心不实现象。
东北地区一种植户2022年9月上旬播种的白菜,在11月初收获时,大部分白菜未能形成紧实叶球,产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低温还使白菜易受冻害,不耐储存。
04 韭菜:发芽慢生长迟缓
韭菜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白露后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种子发芽缓慢,出苗不齐,生长迟缓。
江苏南京一家庭种植者曾在白露后播种韭菜,结果出苗率不足50%,且幼苗瘦弱,越冬困难,第二年春季基本没有采收价值。
05 瓜果蔬菜:坐果难产量低
黄瓜、西红柿、南瓜等瓜果类蔬菜喜温怕寒,白露后种植不仅生长缓慢,且开花结果期遇低温会导致坐果率大幅降低。
河北保定一农户2023年9月中旬尝试种植秋黄瓜,结果开花期遇连续低温,几乎未能坐果,最终没有任何收成。
06 胡萝卜:根细小不成材
胡萝卜需要较长的生长期(约90-120天)和温和的气候条件。白露后播种,生长期不足,肉质根不能充分膨大。
山西晋中一种植户在白露后种植的胡萝卜,到11月收获时,大多数胡萝卜只有筷子粗细,完全没有商品价值。
适宜地区与替代方案
华南热带地区(如海南、广东南部、云南南部) 白露后气温仍较高,可适当种植喜温作物,但仍需注意寒潮提前到来的风险。
北方和南方非热带区域 的白露后种植,建议选择生长期短的叶菜类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小白菜等,这些作物耐寒性较强,能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风险相对较小。
选择早熟品种至关重要,如一些早熟萝卜或白菜品种,生长期较短,可能勉强在白露后种植,但仍需谨慎评估当地气候条件。
白露后天气转凉,地里活儿也得跟着变。种啥得瞅准天时,看看地皮,不能盲目下种。您今年白露后打算种点啥?有没有因为误了农时而吃亏的经历?欢迎分享您的种地经验!
来源:鲸落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