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彭长竹老人上个月去世了,享年102岁。临走前他在医院病房里看完了一场阅兵直播,说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后想做的事。他右眼看不见,左眼也模糊,但还是坚持要戴上老花镜盯着屏幕。
彭长竹老人上个月去世了,享年102岁。临走前他在医院病房里看完了一场阅兵直播,说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后想做的事。他右眼看不见,左眼也模糊,但还是坚持要戴上老花镜盯着屏幕。
老人是抗战老兵,1939年参加过常德会战,那时候才十六岁。战斗里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右眼,后来一直留在部队直到新中国成立。退伍后他回了老家,在乡里当了二十多年会计,退休后天天去村头的抗战纪念碑扫地。
阅兵那天医护人员特意调整了他的呼吸机参数,让他能坐起来。病房里挂了面小国旗,床边摆着解放战争时期发的军功章。他说要把眼睛看得再仔细些,给没赶上那天的战友也看看。
老人家里堆着七八本日记,从年轻到现在写了快八十本。里面记录最多的就是每天去扫墓的路线图,还有给墓碑描红用了哪种颜色的油漆。去年村里修纪念馆时,他亲手整理了一百多件旧衣服捐出来,说是当年穿过的军装不能烂在柜子里。
那场阅兵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老人中途三次想坐直身体调整姿势。护士说他的心率比平时高了不少,但他就是不肯摘下老花镜。凌晨看完最后一辆坦克过去,他摸了摸胸前的勋章,护士说那一刻他的手指停了整整五分钟。
医院后来在报道里提到,他们用了特制支架让老人坐得舒服些,还提前调好了电视角度。家属说老人走得很踏实,弥留之际一直在哼《解放军进行曲》的前奏。
村里准备年后把老人日记里的地图整理成电子版,方便更多人找寻抗战遗迹。他的孙子在抖音发了病房视频,配文只有“爷爷看完了”六个字。评论区有人说认出镜头里那双沾着泥的运动鞋,和老人去年清明扫墓时穿的一模一样。
现在老人的房间还摆着当时插着国旗的折叠床,床头贴着阅兵当天的天气预报截图。县档案馆正在联系家属,想把那些日记本收录进新建的数字化馆藏。最近有位历史系研究生专程来找过老人,可惜赶上了头七,只好对着家属问了三个小时问题。
老人走后第七天,纪念碑前新增了块刻着他名字的青石板。来扫墓的人发现他日记里提到的扫墓路线,和县志记载的旧战场位置几乎重合。有人拍视频说沿着路线走到底,真挖出了半个生锈的子弹壳。
殡仪馆选墓碑那天,子女都主张选块朴素的黑色大理石。老人的小女儿红着眼眶说,老头子生前总说自己只是普通人,别搞得太隆重。但墓碑背面还是刻上了那场阅兵的日期,连同他坚持要佩戴的八一勋章编号。
村里小学现在每周带着孩子去纪念碑上课,用手机投屏看阅兵录像。有个小孩问老师为什么老人非要戴眼镜,老师指着照片说:你们摸摸自己的眼镜就知道,有些想看清的东西,得自己努力往前凑。
来源:娱乐侃大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