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雪峰山,估计湖南本地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民间传说,但你要真去走一趟,大多数人还是会打退堂鼓。不是没胆,是因为这条古山脊太“硬气”了:东头和潭州(长沙)搭边,西头杵到辰州(怀化),南北还和邵阳、鼎澧接壤,方圆一圈,像是一堵厚墙横在湖南省的肚子上。按古人说法,这
说到雪峰山,估计湖南本地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民间传说,但你要真去走一趟,大多数人还是会打退堂鼓。不是没胆,是因为这条古山脊太“硬气”了:东头和潭州(长沙)搭边,西头杵到辰州(怀化),南北还和邵阳、鼎澧接壤,方圆一圈,像是一堵厚墙横在湖南省的肚子上。按古人说法,这雪峰山就是天生的分界线,梅山蛮族的老巢。宋代都说这帮人“旧不与中国通”,意思是别管王朝怎么折腾,这一片都是蛮人的地盘,谁管得住?有点小时候“村东头村西头不来往”的感觉。
别看现在翻一座山和平常没什么两样,雪峰山在古代那就是一道天险。风雨雪雾吹个不停,藤蔓、灌木、怪石连着千米往上蹿,一条主脊足足拉了三百多公里,连点间歇都不给你喘气。跟南岭那些山比起来,雪峰山更像一条死守的大门,南岭虽也有高山,但总有那么几条古道能绕点路找出口,哪像雪峰山这么实在,说“你想过去就爬吧,没门道!”这也难怪,梅山蛮能在这里扎根那么久,靠的就是这一层“天然防狼墙”,朝廷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过来,直到宋代才算把这里纳入版图,立了新化和安化两个县,算是“王化”了。
说起来吧,翻过雪峰山到底有多难?你想想,假设古代咱们村里谁家赶路,不着急,肯吃苦,那就沿着湘江一路坐船慢慢飘北上,甩开雪峰山这条“肠梗阻”。从邵阳到怀化这段,近二百里水路,靠桨划着,顺流快,逆流慢,总得四十天。这旅程可不像现在旅游那么轻松,古时候船上吃喝不丰盛,掉下水了就成了水葬,沿途还有水匪、风暴,谁不怕?
可总有赶时间、舍不得花钱的人,军队更是讲究效率。水路遇到逆流跟走路一样慢,这才“忍着腰酸腿麻”硬翻雪峰山。早在唐朝,邵州到黔阳这条陆路就算是踏出一条“命道”——后世查古书,没少提到这事儿。山门、江口这些地方至今挖出来的唐代石阶、驿站残砖,像证物一样告诉后人,这路不是民间瞎编。
有人嘴馋八卦,问起梅山蛮为啥不在路上挖个坑、抢点货?说起来道理真“拗口一点”:唐朝治民族,讲究放宽政策,不硬碰硬,路上做生意的客商反倒雇了本地“蛮族”肩挑背运。你说这种合作,抢多了就是断财路,到头来自己也喝西北风。更何况,各地隘口朝廷还派兵镇守,这年头谁敢动手?倒是听说冬天过去,驿站里商队常留宿,咱们老一辈流传下来,“蛮汉一家亲”,是有些道理。
但“话糙理不糙”,这路绝不是谁都能走得下来的。明朝初年,胡海带着宝庆卫的兵临时要出征远方,去边疆“吃苦头”——有些邵阳本地人还流传旧家谱,说自家祖上就是那一批跟着走出来的兵。胡海这一路,早晨热粥灌肚,中午就披雪挠山,马蹄印在石阶上,寒风冰霜没完没了。具体路线也不复杂:邵阳出发,绕过隆回、洞口,在向阳桥驿站歇脚,大伙儿趁机揉揉脚,然后扎进江口镇的垭口,这一段,据说海拔得980米。
说到这垭口,两边还留着古石阶,一东一西。东边江口的石阶四百八十七级,往上爬升得有一百五十米;西边溆浦那边,更狠,五百六十二级直往下走,坡度有快五十度,冬天一脚下去泥巴和冰,马都得打滚,宋朝那会儿留的字还在崖壁上写着“去宝庆二百里”,走得能不崩溃?古人都说“西坡滚马上天堂”,也不夸张。有老县志记载着:“百步磴,石阶五百余,马蹄痕深寸许。”如果你去塘湾村里那一段看,老人们还讲,雨天石头上湿漉漉,就算穿着钉鞋下坡,也得小心打滑。
胡海那回出征时又赶巧了,腊月天寒地冻,上山前夜还下了一场大雪。兵丁冻得嘴都发青,胡海只好让“熟苗”打头阵,拿铁锹在雪里凿冰,三十里一天慢慢挪。有些士兵脚冻伤了,也不敢叫苦,路边每五里设个草棚,临时烧柴取暖,其实也只是勉强活命。有家族老人说自家几个先祖就是那批“死一半、留一半”的兵。旧志里还写着,“雪深没膝,冻死士卒百余人。”家里老照片里翻出来的,有一张祖辈都裹着破棉衣,脸色铁青,说不定真是从那路上捡回来的一条命。
你要问,走完全程花多少天?邵阳到溆浦这路,清朝商旅留下过明细:快点也得走上八天,远比水上快多了,省了三十多天,吃苦费脚,但省银子。反倒是听村里老人讲,路上的驿站,茶摊、小买卖都做得火,每碰上下雨天商队一窝蜂涌进棚子里抢热水喝,吆喝声能传到半山腰。
除了这条大路外,人们还会从益阳那边走辅路,专门贩茶为生。安化茶商经常讲:“梅城出发,乐安、烟溪都是必经关隘,渠江有茶市,溆浦再汇茶脚,两江乡里搭班子管理员,老桥江镇就是最后落脚点。”跑茶的伙计虽然人数不多,却把这条辅路当成发财通道。一到开春,茶农三三两两挑担入山,踩着青苔石板踩出印记来——路不大,生意却不少,时不时就冒出几个送信的快脚,茶市上杂耍小贩混在一起,说不定你遇见的就是外省来的客。
讲到这里,雪峰山这条路是苦还是甜,其实谁也说不准。有人觉得翻山就是折磨,就像家里老人念叨“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也有一批人凭着这道天险,守住了自家一方水土,也做成了大买卖。你说梅山蛮最后真的服了中原王朝,这里的故事也远没那么简单。不管翻山还是绕路,这些“活路”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用脚和命拼出来的。而今雪峰山的石阶上莫名还飘着几缕青烟,每回想到当年滚马“天堂”,我总会想——这山脚的雪,究竟埋了多少人的故乡?
来源:溪旁采野花一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