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就在9月6号凌晨,威尼斯电影节把“最佳女演员”奖杯直接塞进她手里,微博热搜爆字第一,阅读12.4亿,实时讨论30分钟刷出5万条:脸疼吗?
“十几年前我刚入行,吹过一个牛——我想当国际巨星。 ”
这句话当年被截图嘲了整整3.8万条,最高赞评论只有两个字:配吗?
结果就在9月6号凌晨,威尼斯电影节把“最佳女演员”奖杯直接塞进她手里,微博热搜爆字第一,阅读12.4亿,实时讨论30分钟刷出5万条:脸疼吗?
更狠的是,她把奖杯举过头顶,对着直播镜头哽咽:“妈,你看。 ”——弹幕瞬间铺满同一句话:原来真的能把牛吹成宇宙飞船。
先别急着感动,把情绪摁住,咱们拆拆这枚“牛”是怎么上天的。
“85后首位欧三影后”到底值几个钱?
欧洲三大——戛纳、柏林、威尼斯——华人女演员上一次捧杯还是2019年咏梅在柏林,再往前倒,2014年赵薇在威尼斯当评委,2011年叶德娴封后。 中间这12年,华语女演员颗粒无收,连提名都少得可怜。
辛芷蕾这一下,直接把85后空缺的纪录撕开口子,网友做的图飞快出圈:巩俐92戛纳、叶德娴11威尼斯、辛芷蕾24威尼斯,三代影后时间轴,她名字旁边明晃晃标注“85后首杀”。 有人酸“水奖”,但业内直接甩数据:本届评审团7个人,6票通过,唯一弃票的是日本评委,理由居然是“表演太狠,不忍再看第二遍”。
狠到什么程度? 电影《日褂中天》里她演一个被拐二十年的农村女人,三分半钟长镜头,先笑后哭再笑,嘴角抽搐频率精确到0.3秒,现场一条过,导演喊卡之后整个剧组安静了十秒,录音师只录到旁边场记小姐姐的抽泣。 就这一条,让威尼斯现场鼓掌时间拉到6分钟,组委会官方剪辑直接当片头预告,史无前例。
“我就想把野心写在脸上,犯法吗? ”
回看2018年,她还没红,微博自己发:“大家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 ”配图是素颜自拍,黑眼圈挂到颧骨。 评论区翻车:“哪来的自信”“脸真大”。 她没删,也没卖惨,转头在采访里大大方方承认:“我想红,我想有钱,我想让导演看到我。 ”
这话放别人身上叫油腻,放她身上却成了反套路——因为她说完就钻进剧组练刀,每天8小时,手腕韧带撕裂,护具一戴继续拍。 拍《绣春刀Ⅱ》时,她刀花耍到镜头只能拍到残影。
可上映后观众只记得张震和杨幂,她连海报都没挤进主视觉。 没人记得怎么办? 她跑去找王家卫,六轮试镜。
每轮都换着法儿演同一段抽烟戏,最后王导一句“我要的老板娘就是她”,《繁花》李李出场,一支烟吸三口,吐出的烟圈像在给黄浦江画眼线,弹幕刷屏:“原来烟能抽成上海夜景。 ”
张国立当年那句“辉煌在前边”,为啥现在被翻出来疯传?
时间拉回2017《演员的诞生》,她对战舒畅,演《金枝欲孽》片段,即兴甩了一个真耳光,耳光声炸到章子怡当场“哇哦”。 观众投票146比154惜败,弹幕满屏“黑幕”。 宋丹丹事后发微博道歉:“现场太远,电视上看辛芷蕾演得真好。 ”
唯独张国立在现场直接说:“芷蕾,你的辉煌还在前边。 ”这句话当时没人在意,甚至被认为客套,如今被网友剪成短视频,点赞破200万,评论区最高赞是:“老戏骨的眼睛就是尺。 ”为什么? 因为张国立看的是“欲望的形状”——不是流量,不是滤镜,是那股“我要”的狠劲。
那年她刚丢了一个古装大女主,理由很直白:长得不够甜。 她听完转头把简历投到文艺片剧组,零片酬也演,只说了一句:“我得让镜头记住我。 ”
“当一个女性手握麦克风,她就不可能只为自己发言”
威尼斯领奖台上,她讲完“妈,你看”之后,补了一句:“希望所有女孩敢把梦做大一点。 ”外媒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发在官方推特,点赞破50万,评论区各国语言刷屏: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一个土耳其女导演留言:“我在安纳托利亚小镇拍片,今天因为你的话决定再坚持一年。 ”
国内这边,连夜刷出1.2万条笔记,话题把梦做大挑战,晒考研、晒创业、晒健身,封面统一写:万一把牛吹成了呢?
有人质疑她打女权牌,她没回,只在后台采访淡淡一句:“我只是把实话说出来了,话筒就在我嘴边,难道装哑巴? ”
“她不是突然火了,是终于被看见了”——别急着鼓掌,先照照镜子
她拿奖回北京,机场素颜,帽檐压到眉毛,媒体镜头怼脸拍,毛孔都看得见。 同一天,某85流量花在红毯上因为修图过度被嘲“墙皮脸”。 网友把两张图放一起,配文:“一个把野心熬成勋章,一个把焦虑磨成滤镜。 ”
评论区吵翻天:一方说“凭实力赢就是爽”,一方说“不过是个奖,至于吹成宇宙吗? ”吵到半夜,有人甩出她十年前跑组的照片:大冬天穿单衣在横店门口等群头,手里攥着5块钱煎饼,冻得鼻涕直流。 照片一出,风向瞬转:“原来她不是在领奖,是在还愿——还给十年前那个自己。 ”
如果当年那张“国际巨星”自拍是你发的,评论区3.8万条“配吗”砸过来,你撑得到威尼斯那天吗? 别急着回答,先去镜子前对自己说一句“我想红”,看看会不会先脸红。
来源:言而有里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