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再见,坏蛋》,还没捂热就被撤档,票房低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数错了零。
最近吴京的事儿,真是让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
一部《再见,坏蛋》,还没捂热就被撤档,票房低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数错了零。
吴京本来是票房保障,结果这次成了大家吐槽的对象,很多人直言“因为他不看”。
咱们娱乐圈就是这样——风水轮流转,前几年“战狼”火了,吴京成了民族硬汉的代言人,这两年风向一变,大家对他各种言行盯得比“鹰”还仔细。
说到底,这还是公众人物的压力:你只能越来越谨慎,不能有半点松懈。
吴京这几次采访被翻出来,什么“你被坦克压过吗”“坦克没后视镜”,配上他的表情和动作,被网友当成了新梗,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这些话,放在正式场合也许是想表达自己拍戏很拼,但现在网络环境太复杂,大家喜欢把明星的“个性”放大,然后拿来调侃。
吴京无论说什么,哪怕是夸自己敬业,都有人觉得他“过于炫耀”。
这和当年大家夸他“真男人”“刚猛”的氛围,已经完全变了味。
我觉得吧,明星有点个性没问题,大家也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一个人只要没触碰底线,偶尔显摆一下,顶多让人觉得有点“膨胀”,犯不上全网围攻。
更何况,文艺作品是团队努力的结果,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言论,就否定整个剧组的汗水。
但现实就是现在观众越来越敏感,明星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一场口水仗。
说到圈内人对吴京的态度,大家其实也挺微妙。
李连杰当年劝他“夹着尾巴做人”,现在再回头看,似乎有点“早知道”。
但这话说到底是善意的提醒,谁火了都容易飘一飘,关键看能不能及时收手。
至于吴京有时候称呼前辈没那么讲究,其实圈里人都懂,大家只是把细节拿出来放大解读,未必都是有意冒犯。
同行之间的点评,比如张译说他像猴子、胡歌婉转表达“不太愿一起锻炼”,都是朋友间的玩笑和真实感受。
外人看着觉得刺耳,其实圈里人很少会真往心里去。
杜江那次路演被问“坦克有没有后视镜”,他机智应对,既照顾了观众的情绪,也没把吴京往死里踩。
这就是成熟演员的做法,大家都混一个圈子,谁都不想把关系变僵。
说白了,圈内人更愿意低调处理争议,而不是火上浇油。
只不过现在网友太爱看热闹,什么小动作都能炒成大新闻。
明星的言行和作品,是不是该完全挂钩?
这个问题其实没标准答案。
有些人觉得艺人品行第一,有些人只看作品质量。
当然,大家有选择权,这没毛病。
但毕竟电影是大家一起完成的,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影响整个产业。
吴京这波争议,除了他自己,其他演员、幕后团队也不得不一起扛下票房压力,这就有点不公平了。
至于吴京后续怎么样,其实还很难说。
流量和口碑,没准哪天突然又转回来。
现在大家对他苛刻,过一阵风头过去,可能又有人怀念他的硬汉形象。
但如果他真的想走得远,还是得听听李连杰那句老话——低调做人、踏实干事。
网络风暴说来就来,明星稳住心态才是关键。
大家都喜欢看“翻车现场”,但最终靠作品和人品说话,谁都不能靠热搜长久红下去。
有一说一,咱们不能只盯着明星的缺点看,偶尔给点宽容,也许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毕竟每个人都有高光和低谷,吴京也只是在经历属于自己的难关。
希望他能调整状态,继续拍好戏,把精力放到作品上。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诚、谁浮夸,时间会给出答案。
娱乐圈风云变幻,不过做人做事的道理,始终没变。
来源:林间采摘红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