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GE地理学生社团“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主题探究活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09:37 1

摘要:2024年3月29日下午四时三十分,河南省实验中学实验楼五楼阶梯教室二内人头攒动,这不是专家讲座,是GE地理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讲座"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主题探究活动在此隆重举行,近百名师生将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都站满了求知若渴的同学,充分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魅

冻土实验探真知,劳动实践育素养
河南省实验中学GE地理学生社团"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主题探究活动

2024年3月29日下午四时三十分,河南省实验中学实验楼五楼阶梯教室二内人头攒动,这不是专家讲座,是GE地理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讲座"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主题探究活动在此隆重举行,近百名师生将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都站满了求知若渴的同学,充分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魅力与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破冰启航:青春与地理的浪漫相约

活动伊始,社长赵语涵同学以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高一新社员:"山河不是课本上的等高线,而是你我指尖可触摸的脉搏。郑州的风向、嵩山的岩纹、黄河的浊浪…万物皆是地理的密语,等待我们用脚步破译、用镜头定格、用热爱点燃! "社长发言赢得阵阵掌声。社团指导老师巩丹宁提出了:我们都是热爱地理的人、我们都是社团活动的建设和创造者、每次活动都要重视纪律和安全,最后强调:我们走时教室要比来时更干净!GE地理社团的宗旨:"探地理真知,铸劳动品格"。

社长赵语涵发言指导老师巩丹宁寄语

深度解码:冻土研究的学术盛宴

高二(12)班李源真同学带来的《青藏高原冻土与冻融荒漠化》主题讲座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动态示意图与实景照片,他系统阐释了冻土"三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结合青藏铁路工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冻融荒漠化的"冻结膨胀-融化塌陷"双重作用机理。

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课

实践求真:模拟实验见证科学奇迹

结合刚学到的讲座知识。社团成员运用自主研发的"冻融模拟装置",探究青藏高原铁路如何应对冻土冻融问题。这场持续25分钟的沉浸式实验,不仅让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更让在场师生深切体会到:横亘在"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巨龙,正是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智慧的地理史诗。

大家热烈讨论如何用锡纸、泡沫板和吸管减轻冻土融化

劳动育人:方寸教室彰显教育本真

活动尾声,全体成员自觉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在社长组织下,同学们分区域细致打扫:擦拭桌面的水渍、清理讲台、归整座椅间距,清扫地面垃圾,回收实验装置。当最后一位同学离开时,阶梯教室以出比活动前更整洁的面貌,等待着下一批师生的使用。

本次持续一个小时的学术盛宴,不仅让参与者领略到"世界屋脊"特殊地质现象的奥秘,更通过创新实验和劳动实践,展现了省实验"异想天开,脚踏实地"校训。正如地理社团的口号:“G刻行动,E揽山河”,本次活动在每个同学心中都播撒下了追求真理与创新实践的种子。

【学生感想】

在实践中探究真知,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12班 赵捷帆

这次冻土实验活动让我对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有了全新认识。副社长李源真学长用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冻土荒漠化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地理爱好者大开眼界。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动手实验环节——我们小组用锡纸模拟隔热层,用鼓风机制造风力侵蚀,亲眼见证了"冻土"在人为干预下的变化过程。这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操作的探究方式,让知识变得鲜活而深刻。

实验结束后,全体社员自发投入教室整理工作。有人仔细擦拭实验台,有人认真归置器材,还有人蹲在地上捡拾细小的泡沫碎屑。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它不仅是简单的清洁工作,更是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担当。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提升了地理实践力,更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这将成为我学习路上宝贵的财富。

从理论到实践,地理学习的魅力绽放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12班 李睿哲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原本对地理的认识停留在课本和地图上。但这次社团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当看到副社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冻土形成机制时,当亲手搭建模型模拟冻土退化过程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地理实践力"。特别是实验环节,我们不断调整方案、记录数据、分析现象,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习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活动后的劳动场景同样令人感动。尽管已是傍晚,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我们不仅把实验器材归位,还将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这种自觉的劳动意识,正是社团长期注重劳动教育的成果。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优秀的地理学习者不仅要会思考,更要会动手;不仅要获取知识,更要懂得珍惜和维护共同的学习环境。

探究中成长,劳动中升华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13班 汪千程

冻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从理论讲解时的专注聆听,到实验操作时的热烈讨论,再到成果展示时的相互学习,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求知的热情。最让我惊喜的是,简单的泡沫板和锡纸竟能如此生动地演示冻土退化过程,这种化繁为简的探究方式,展现了地理学的独特魅力。活动尾声的劳动场景更让我动容。看着同学们默契配合、各司其职,有的整理器材,有的擦拭桌面,有的拖洗地面,我深刻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种自觉的劳动行为,不仅体现了社团成员的素养,更彰显了劳动教育的价值。通过这次活动,我既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也培养了责任意识,这种全方位的成长,正是社团活动最珍贵的馈赠。

文字: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高二12班 王紫阳

摄影: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高二12班 刘力源 丁润玉

审核: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地理老师 巩丹宁

来源:河南教育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