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东涛的文章《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东涛的文章《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66期
划重点
守护文化瑰宝,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要怀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的厚重、先民的智慧、文明的绵延。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把中华文化瑰宝传播好,是将保护与传承成效发扬光大的必要环节,能够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以固本之举强化保护,以长远之策深化传承,以致远之志扩大传播,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在薪火相传中绽放璀璨光芒。
必会点
保护中华文化瑰宝——存其形:保护好中华文化瑰宝是做好传承与传播工作的前提,没有妥善保护,后续的传承与传播将无从谈起。
传承中华文化瑰宝——铸其魂: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活沉睡在文化瑰宝中的文明基因,使其与当代社会文化相适应。
金句摘录
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联知识点1
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文物历经岁月流转,时时刻刻承受着自然条件的考验。现代科技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有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应加强数字赋能、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提高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联知识点2
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既需要科学家,也离不开身怀绝技的匠人。应坚持“外引”与“内育”并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队伍建设,加大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关联知识点3
筑牢文物“应保尽保”法治屏障。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2次修订和5次修正,对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着眼全面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推进文物保护法落实落地,深入挖掘文物蕴藏的宝贵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激发新创造。
关联知识点4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融合,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更具科技感、现代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让静态的文化遗产“动”起来,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深度体验古老文化遗产的恒久魅力;将文化遗产IP融入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场景,使人们能够在沉浸式、交互式体验中增强与文化遗产的情感连接。
关联知识点5
强化产业扶持,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注入市场活力。我国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且特色鲜明,应充分挖掘、改造创新,以产业化形式打造“文化遗产+”特色品牌。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全新动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