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凌晨4时的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同心牛肉直销店的卷帘门“哗啦”一声被拉起,店长马超麻利地掀开保温罩,泛着温润光泽的冷鲜牛肉在灯光下整齐码放,还沾着运输途中凝结的细密水珠。
9月2日凌晨4时的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同心牛肉直销店的卷帘门“哗啦”一声被拉起,店长马超麻利地掀开保温罩,泛着温润光泽的冷鲜牛肉在灯光下整齐码放,还沾着运输途中凝结的细密水珠。
“老顾客都知道,咱这肉是西北牛肉‘天花板’,3小时前刚在福州本地屠宰,绝对鲜掉牙!”他一边给熟客称重切肉,一边笑着吆喝,案板上的刀光在牛肉肌理间翻飞,引得早起买菜的市民纷纷驻足。
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新鲜速递”,藏着同心县的产业新密码——“分段养殖、销区屠宰、门店直销”的“三段式”肉牛直销模式。在闽宁协作的时代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同心县的现代化育肥基地,苜蓿草与青贮饲料混合的香气弥漫在牛舍间。技术员小李正盯着电子监测屏,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肉牛的“成长档案”:“看!科学搭配的营养餐,让每头牛日增重达到1.8公斤,比传统喂养快了30%!”而“西北育肥+东南追膘”的创新模式,更像是给肉牛定制的“健康管理套餐”。当载着西北牛的恒温运输车抵达福州中转基地,7天的“减压养殖”让肉牛褪去长途奔波的疲惫。
如今,6个中转基地、贯通西北与东南的冷链物流专线,不仅让活牛运输成本直降20%,更让每一块牛肉都成为品质代表。
福州的智能屠宰车间里,机械臂有节奏地“舞动”,刚完成检疫的肉牛正经历一场“华丽变身”。“牛小排200公斤、牛腩150公斤……”车间主任对着电子订单屏大声调度,机器精准切割出38个部位,肥瘦相间的雪花牛肉被贴上380元/公斤的标签,送入真空包装机。凌晨2时,满载鲜牛肉的冷链车准时出发,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很快鲜肉就摆进了直销店的冷柜里。福州“塞上香”火锅店后厨,厨师长正将鲜牛腩倒入沸腾的锅底,白雾升腾间,浓郁肉香瞬间填满后厨。“这肉涮出来,连汤底都鲜得能喝三碗!”他竖起大拇指,店里复购率飙升45%,还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
在厦门的同心牛肉直销店里,店主徐永超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卖头牛愁得睡不着,现在当‘甩手掌柜’还能月入一万五!”政府10万元开店补贴、企业90%的成本兜底,让他只掏几千元就当上了老板。而在福州,同心籍农户杨德福的特产体验店里,顾客络绎不绝。“企业全包房租、装修、货源,我只管吆喝!”他擦着汗说,“现在每月分红比种地一年还多,媳妇都夸我眼光好!”
如今,89家直销店、14家特产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南沿海铺开,300多名务工人员实现跨省就业,1550个产业链岗位在同心县落地生根,曾经的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变身“牛肉老板”。
从西北牧场到东南省份餐桌,这场跨越山海的“鲜肉接力赛”,不仅让鲜嫩的西北牛肉成为东南食客的心头好,更让同心县的农户们捧起了“金饭碗”。清晨的直销店里,案板上的牛肉泛着诱人的光泽,顾客的谈笑声与切肉声交织,勾勒出乡村振兴最鲜活的图景。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