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项目】侨乡社区侨泰北区幸福邻里项目:共焕家园新貌,同筑睦邻温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9:00 1

摘要:秋日的侨泰北区,空气中渐添清爽,小区周边的环境细节却悄然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不少居民在社区 “幸福邻里” 项目的需求交流中提到,日常通行的部分路段、休闲活动的公共区域,常能看到零散杂物堆积、落叶散落的情况,既给出行带来不便,也让居住氛围少了几分舒心。

秋日的侨泰北区,空气中渐添清爽,小区周边的环境细节却悄然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不少居民在社区 “幸福邻里” 项目的需求交流中提到,日常通行的部分路段、休闲活动的公共区域,常能看到零散杂物堆积、落叶散落的情况,既给出行带来不便,也让居住氛围少了几分舒心。

为把居民的期待落到实处,让 “幸福邻里” 从倾听需求转向服务落地,侨泰北区志愿服务队以 “党建引领、邻里同行” 为方向,发起 “共焕家园新貌,同筑睦邻温情” 环境整理行动,用集体协作的力量为社区 “梳妆”,让邻里情谊在共同参与中愈发深厚。

秋日的侨泰北区,空气中渐添清爽,小区周边的环境细节却悄然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不少居民在社区“幸福邻里”项目的需求交流中提到,日常通行的部分路段、休闲活动的公共区域,常能看到零散杂物堆积、落叶散落的情况,既给出行带来不便,也让居住氛围少了几分舒心。

为把居民的期待落到实处,让“幸福邻里”从倾听需求转向服务落地,侨泰北区志愿服务队以“党建引领、邻里同行”为方向,发起“共焕家园新貌,同筑睦邻温情”环境整理行动,用集体协作的力量为社区“梳妆”,让邻里情谊在共同参与中愈发深厚。

瞄准需求建机制,凝聚志愿动能

“要让行动真正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更要让大家感受到参与的价值。”行动启动前,志愿服务队围绕居民反馈的环境问题反复研讨,敲定详细方案:明确重点整理区域,覆盖小区周边常用路段与公共活动空间;搭建“党员带头、居民自愿参与”的协作框架,党员志愿者划分为清洁组、转运组、倡导组,分别负责现场清理、垃圾清运、环保理念传递;通过社区居民群、单元公示栏发布邀约,很快便有不同年龄层的居民积极响应,大家主动协调时间、认领任务,为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党员冲锋作表率,邻里携手办实事

约定的行动日清晨,党员志愿者与居民们准时在小区集合点碰面,简单明确分工后,便带着工具分散到各区域忙碌起来。清洁组沿着路段细致清扫,从路面的落叶、纸屑到绿化带里的塑料杂物,逐一清理干净,遇到工具难以触及的角落,大家就弯腰徒手捡拾;转运组推着推车往返于清理点与垃圾收集处,确保垃圾及时清运、不造成二次影响;倡导组则在现场与路过居民交流,分享维护环境的小方法,邀请更多人加入守护家园的队伍。

沿街商户也主动伸出援手,有的搬来饮用水供大家解渴,有的拿出清洁用品帮忙擦拭工具;路过的居民见状,也纷纷停下脚步参与进来,有人帮忙搬移堆放的废弃物品,有人带着孩子一起捡拾细小垃圾,亲子间的互动让环保意识更易传递。现场没有单独的焦点,每个人都在默默付出,彼此配合着推进工作,原本略显杂乱的区域渐渐变得整洁有序,整个社区都萦绕着互助协作的暖意。

看着清爽的街巷与公共空间,居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出门看着干净的环境,走在路上都觉得心情舒畅,这样的行动特别实在!”

单次到常态守护,厚植社区治理温度

行动结束后,志愿服务队迅速召开总结会,推动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效机制:一方面,将参与居民信息整理归档,建立“社区志愿储备库”,后续计划组建“家园守护队”,定期开展环境维护;另一方面,把行动中的精彩画面制作成宣传素材,通过社区公众号分享,同时在小区公告栏张贴《侨泰北区邻里环境守护公约》,让环保理念更广泛传播;此外,还会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纳入“睦邻示范家庭”评选参考,鼓励更多人主动投身社区建设。

“这次行动不只是让家园变整洁,更让邻居之间多了份熟悉与默契。”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说道,不少居民在协作中互相熟悉,还约定以后“看到小区里有杂物就主动清理,遇到邻里有需要就搭把手”,让互助成为社区生活的日常。未来,侨泰北区“幸福邻里”项目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核心,依托“党建+邻里协作”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推动”转向“多元参与”,让整洁的环境、温暖的邻里关系成为侨泰北区的常态。

来源:益加社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