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轻简高产种植技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6:54 1

摘要: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规模化种植模式快速推进,传统油菜种植中育苗移栽、人工除草、人工收割等工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轻简高产种植技术通过整合品种筛选、简化栽培、精准管理、机械化作业等关键环节

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规模化种植模式快速推进,传统油菜种植中育苗移栽、人工除草、人工收割等工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轻简高产种植技术通过整合品种筛选、简化栽培、精准管理、机械化作业等关键环节,在降低劳动投入的同时实现产量与效益双提升,成为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本文将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机械化收获等方面,系统阐述油菜轻简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与实践方案。

一、品种选择:轻简种植的基础前提

(一)优先选择双低优质品种

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既能满足食用油品质需求,又能提升油菜籽商品价值。当前适宜轻简种植的主流品种包括杂交种与常规种,其中杂交种因杂种优势显著,在产量、抗逆性方面表现更优,如“秦优10号”“德油8号”“沣油737”等;常规种则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合劳动力资源有限的小规模种植户,如“中油杂19”“华油杂62”等。

(二)强化抗逆性指标筛选

轻简种植多采用直播模式,油菜生长周期内面临干旱、渍涝、病虫害及低温冻害等风险,因此需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

- 抗倒伏:茎秆坚韧、基部节间短,可减少机械化收割时的倒伏损失,尤其在高密种植条件下,抗倒伏性直接影响产量稳定性;

- 抗病虫:重点关注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减产30%以上,选择抗病品种可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管理成本;

- 耐低温:苗期耐低温能力强,可避免冬前冻害导致的缺苗断垄,后期耐晚霜能力强,能减少花角期冻害对结实率的影响。

(三)适配机械化作业特性

品种需具备“早熟、集中成熟、角果不易开裂”的特点:早熟品种可缩短生长周期,避免与后茬作物(如水稻、小麦)种植时间冲突,降低茬口衔接压力;集中成熟可减少机械化收割次数,提升作业效率;角果抗裂性强则能减少收获过程中的落粒损失,一般要求落粒率≤5%。

二、播前准备:为轻简种植奠定环境基础

(一)土壤处理:深耕与灭茬结合

1. 前茬作物处理:若前茬为水稻,需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排水晒田,避免田间积水导致土壤板结;若前茬为小麦或玉米,需彻底清除秸秆残体,可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将秸秆粉碎长度控制在10cm以内,均匀撒施后翻耕入土,既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减少杂草滋生。

2. 深耕整地:采用拖拉机牵引深耕犁进行作业,耕深控制在20-25cm,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透气性与保水保肥能力;耕后采用旋耕机旋耕1-2次,使土壤细碎平整,避免大土块影响种子萌发与根系生长,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

(二)基肥施用:精准配方与高效施用

轻简种植需减少追肥次数,因此基肥需遵循“足量、全面、长效”原则,以有机肥与复合肥结合为主:

- 施肥配方: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45%复合肥30-40kg、硼砂1-1.5kg。硼是油菜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因此需将硼砂与基肥混合均匀施用,避免后期追施遗漏。

- 施用方式:采用基肥撒施后翻耕入土的方式,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导致烧苗;若采用条播模式,可将基肥条施于播种行侧下方5-10cm处,提升肥料利用率。

(三)种子处理:提升萌发率与抗逆性

1. 精选种子:通过风选、筛选去除瘪粒、破损粒及杂质,保证种子净度≥98%、发芽率≥85%;可采用盐水选种,去除漂浮的劣质种子,进一步提升种子质量。

2. 药剂拌种:针对苗期病虫害(如蚜虫、地下害虫、根腐病),采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每亩种子用2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ml+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ml,加水稀释后与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减少苗期喷药次数。

三、轻简化播种技术:核心环节与操作要点

(一)直播技术:规模化种植的首选模式

直播省去育苗与移栽环节,每亩可节省劳动力3-5个,是当前轻简种植的主要方式,根据播种方式不同分为条播与穴播。

1. 条播技术

- 播种时间:冬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春油菜为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确保油菜冬前形成6-8片真叶,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

- 播种机械:采用油菜精量条播机(如2BFQ系列),可实现播种、施肥、覆土一体化作业,行距控制在30-40cm,播种深度2-3cm(沙土可稍深,黏土宜浅),避免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困难。

- 播种量:杂交种每亩播种量0.2-0.3kg,常规种0.3-0.4kg,根据种子发芽率与土壤墒情调整,发芽率低或土壤墒情差时适当增加播种量。

- 镇压保墒:播种后采用镇压器镇压1次,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升土壤保墒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尤其在干旱地区,镇压可使出苗率提升10%-15%。

2. 穴播技术

适用于土壤肥力较高、追求单株产量的地块,采用穴播,穴距25-30cm,行距35-40cm,每穴播种2-3粒,每亩穴数6000-8000穴,播种后覆土厚度2cm,出苗后及时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

(二)飞播技术:丘陵山地与零散地块的适配模式

针对丘陵山地、零散地块或前茬作物收获后时间紧张的情况,可采用无人机飞播,具有作业效率高(每亩作业时间≤5分钟)、适应性强的特点:

- 种子处理:飞播前需将种子与滑石粉(或填充剂)按1:3比例混合,增加种子体积与流动性,避免播种时堵塞喷头;

- 飞行参数:无人机飞行高度控制在2-3m,飞行速度3-5m/s,行距4-5m,确保播种均匀度;

- 补播措施:飞播后3-5天检查出苗情况,对漏播或出苗率低的地块,采用人工补播,确保基本苗数量。

(三)合理密植:平衡群体与个体的关键

轻简种植的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调整:

- 杂交种:土壤肥力高的地块,每亩留苗1.5-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2.5万株;低肥力地块2.5-3万株;

- 常规种:每亩留苗2.5-3.5万株,比杂交种适当增加密度,通过群体优势弥补单株产量不足;

- 间苗定苗:直播油菜在3-4叶期进行间苗,去除弱苗、病苗、杂苗,5-6叶期定苗,确保留苗密度均匀,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通风透光差、病虫害加重。

四、轻简化田间管理:降本增效的核心措施

(一)化学除草:替代人工除草的关键

油菜田间杂草与油菜争夺养分、光照,严重影响产量,轻简种植中需采用“芽前封闭+苗后茎叶处理”的化学除草模式:

1. 芽前封闭除草:播种后2-3天内,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80-100ml+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50g,兑水50kg均匀喷雾,封闭土壤表层,抑制杂草种子萌发,除草效果可达80%以上,减少苗后除草压力。

2. 苗后茎叶除草:油菜3-4叶期、杂草2-3叶期,根据杂草类型选择药剂:

- 以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为主的地块,每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0-30ml,兑水30kg喷雾;

- 以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繁缕)为主的地块,每亩用50%草除灵悬浮剂30-40ml,兑水30kg喷雾;

- 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地块,采用上述两种药剂混合喷施,注意避免在油菜幼苗受冻、干旱或病虫害胁迫时用药,防止药害。

(二)简化施肥:减少追肥次数,提升效率

轻简种植以基肥为主,追肥采用“一次追肥”或“无人机飞施”模式,减少人工投入:

1. 腊肥与苔肥合并施用:油菜进入越冬期前(12月中下旬),每亩施用尿素10-15kg,既可作为腊肥增强抗寒能力,又可作为苔肥促进薹期生长,避免分次追肥;

2. 无人机飞施追肥:对于规模化种植地块,可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在油菜初花期,每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0.2%硼砂溶液50kg,无人机均匀喷雾,提升结实率与千粒重,作业效率是人工喷施的10-15倍。

(三)节水灌溉:按需灌溉,减少水资源消耗

轻简种植中灌溉遵循“关键期补水”原则,避免盲目灌溉:

- 出苗期:若播种后遇干旱,采用喷灌或滴灌补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60%-70%),促进出苗;

- 蕾薹期与花期:这两个时期是油菜需水临界期,若遇持续干旱,采用沟灌(灌至沟深1/2,避免漫灌)或无人机飞灌,每亩补水量30-40m³,满足生长需求;

- 排水防涝:油菜不耐渍涝,雨季需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减少病害发生。

(四)化学调控:防止倒伏,塑造合理株型

针对高密种植易倒伏的问题,在油菜薹高10-15cm时,每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g,兑水30kg喷雾,可缩短茎秆节间长度、增强茎秆韧性,降低倒伏风险;若油菜生长过旺,可在初花期再喷施1次,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五、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产量与品质

(一)菌核病防控

1. 农业防控:避免连作,减少田间菌核残留;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间销毁,降低病原菌扩散;

2. 生物防控:初花期每亩施用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抑制菌核萌发;

3. 化学防控:盛花期(开花量达80%时),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g,兑水50kg喷雾,若花期遇阴雨天气,间隔7-10天再喷施1次,确保防控效果。

(二)蚜虫防控

蚜虫不仅直接危害油菜,还传播病毒病,需重点防控:

1. 物理防控:每亩放置20-30块黄色诱虫板(规格20cm×30cm),诱杀有翅蚜虫,减少虫口基数;

2. 生物防控:释放蚜茧蜂或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低毒),每亩10-15g,兑水30kg喷雾;

3. 化学防控:蚜虫发生高峰期,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10g,兑水30kg喷雾,注意轮换用药,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

(三)菜青虫防控

1. 生物防控:喷施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g,兑水50kg喷雾,对菜青虫幼虫具有专一性毒杀作用,对天敌安全;

2. 化学防控:幼虫3龄前,每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30ml,兑水30kg喷雾,重点喷施叶片背面,确保药剂接触幼虫。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