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小白虫”学名为“白粉虱”,又称“小白蛾”,体型微小,成虫体长约1 - 1.5毫米 ,身体及翅膀表面覆盖有白色蜡粉。通常于夏末秋初时节活跃,繁殖能力强、增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宿主种类多,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白粉虱主要栖息于城郊农田区域,除侵害蔬菜、水果、
近期,多地居民反映被“小白虫”困扰,它们大量飞舞,不仅影响出行,还让人担心是否有害。这些“小白虫”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有效防治呢?
一、“小白虫”真面目:白粉虱
这些“小白虫”学名为“白粉虱”,又称“小白蛾”,体型微小,成虫体长约1 - 1.5毫米 ,身体及翅膀表面覆盖有白色蜡粉。通常于夏末秋初时节活跃,繁殖能力强、增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宿主种类多,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白粉虱主要栖息于城郊农田区域,除侵害蔬菜、水果、大豆等农作物外,还会寄生在园林绿化植物及杂草上。它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叶面背部,通过自身生长的刺吸式口器刺入作物植株组织内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发生退绿变淡、果实变黑、黄花焉萎,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作物全株死亡。并且,它和蚜虫相似,也能传播病毒,还会导致蔬菜成熟期的品质降低,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白粉虱对人体无直接危害,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它们大量出现确实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做好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二、防治策略
防治白粉虱,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
1. 农业防治
- 培育无虫苗:把好育苗关,这是预防白粉虱的重要基础。在设施蔬菜定植前,务必清除前茬作物的茎叶、残枝,并铲除杂草,将其运出棚外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在蔬菜生长期间,打下的枝杈、枯黄老叶也要带出室外深埋或烧毁,以此减少田间的白粉虱种群数量。
- 合理安排茬口:避免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易受白粉虱侵害的作物混栽,因为混栽容易加重危害,还会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提倡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大蒜等较耐低温的作物,从种植规划上降低白粉虱暴发的风险。
2. 物理防治
- 悬挂黄板: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在植株顶端20厘米处悬挂黄板诱杀。在果园,一般每亩悬挂30 - 40张,悬挂高度略高于树冠顶部;在设施蔬菜大棚内,每亩悬挂30块左右,粘满虫子后应及时更换。也可以自行采用板材涂抹油漆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机油来诱杀白粉虱。同时,在通风口处增设防虫网,防止外界白粉虱传入。
- 灯光诱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灯光诱捕的方式。如在池塘边设置特定灯光,利用小白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捕,不仅效率较高,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是生物防治白粉虱的关键。温室白粉虱的天敌有丽蚜小蜂、中华草蛉、小花蝽、蜘蛛、长棒角蚜小蜂等 。其中,释放丽蚜小蜂是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丽蚜小蜂会寄生在白粉虱若虫体内,抑制白粉虱的繁殖。按照每株树释放10 - 15头丽蚜小蜂的量进行释放,每隔7 - 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 - 4次。人工释放草蛉时,一头草蛉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可根据调查白粉虱发生基数来确定释放数量。需要注意的是,丽蚜小蜂和草蛉抗药性差,人工释放后不能施用农药,以免影响生物防治效果。
4. 化学防治
- 药剂选择: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严重,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往往成虫、若虫、卵和伪蛹同时存在,而目前还没有对所有虫态都有效的药剂,所以采用药剂防治时必须连续、多次施药。常用药剂有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对卵和若虫有特效,但对成虫基本无效;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可杀灭成虫、若虫和蛹,但对卵效果不明显;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对成虫、卵、若虫均有效;2.5%功夫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 - 1000倍液等。另外,也可用22%敌敌畏烟剂7.5千克/公顷,于傍晚在棚室内密闭熏烟,或者用80%敌敌畏乳油与水以1:1的比例混合后加热熏蒸。
- 施药技巧:喷药时间以早晨为好,先喷叶面,后喷叶背,让惊飞起来的白粉虱落到叶片表面触药而死。喷药要侧重叶背,一般7 - 10天一次,连续用药2 - 3次,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以防止白粉虱产生抗药性。
三、城市防治行动
近日,为有效消除白粉虱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对城区园林绿化植物的危害,各地城市管理和园林部门积极行动。
砀山县城管局园林所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杀虫剂,综合运用雾炮车、小型打药车与人工喷药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城区公园、游园及主次道路绿化带展开全面消杀工作,着力清除隐匿于植物中的白粉虱。在喷药作业过程中 ,严格要求养护公司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实施喷雾操作,注重药剂喷洒的均匀性与覆盖面,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触达目标害虫,切实提升防治成效。
许昌市园林绿化中心采用“物理 + 化学”双管齐下的策略,在城区绿地、树木上合理悬挂大量黄色粘虫板,同时针对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的公园、景观带等区域,绿化养护工人进行精准的人工喷药消杀;利用人车稀少的时段,出动大型炮雾车,对高大树木进行错时喷药作业,使药雾更有效地覆盖树冠,提升喷药效果。
漯河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优先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在关键区域悬挂700余张粘虫板,及时更换确保其高效诱捕状态,目前日均捕获害虫成虫超万只,有效降低了虫口密度。结合雨后天气转好的有利条件,提前发布《虫害喷药防治公告》,出动高压雾炮车,针对主要道路及游园实施精准喷洒,进一步强化害虫消杀效果。
四、日常防护措施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在“小白虫”暴发期间,也可以采取一些日常防护措施:
1. 外出防护:外出时可佩戴眼镜、口罩等防护用品,既能防止小白虫飞入眼睛、口鼻,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避免在白粉虱高发期露天晾晒衣物、食品等,防止白粉虱污染;进入室内前,检查衣物和身体是否携带白粉虱,及时清理。
2. 室内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干燥,白粉虱偏好高温高湿环境,干燥通风的环境不利于它们生存;及时清理花卉落叶和残花,减少白粉虱的栖息场所;紧闭门窗,阻挡白粉虱进入室内,若有必要,可在门窗处安装细密纱窗;利用白粉虱的趋黄性,在室内悬挂小型黄色粘虫板诱捕白粉虱。
3. 家庭绿植防治:如果家庭绿植上出现白粉虱,数量较少时,可以手动摘除有虫叶片,或者用清水冲洗叶片;也可以使用蚍虫林和阿维菌素,稀释后喷洒在花卉叶片上,每隔一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喷洒烟丝水,将烟丝浸泡在水中一天,然后与适量的洗衣粉混合,喷洒在有小白虫的花卉部位,每天早晚喷一次;蒜水喷洒,将大蒜去皮捣碎,加水调成溶液,静置一天后喷洒在有虫子的叶子上,利用大蒜水的气味驱赶小白虫,但喷洒后要及时开窗通风;肥皂水喷洒,将肥皂切成小块,加入清水中稀释,然后喷洒在花卉的正反叶面上,连续喷洒2至3次后,可有效清除虫害。
预计9月下旬起,随着温度降低,部分白粉虱个体将随气流迁移扩散,另一些则会因气候变化自然消亡,“小白虫”的数量将会逐步减少直至基本消失。但在这之前,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定能最大程度降低白粉虱带来的困扰。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