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彦乌列盖地区虽未被划入俄国境内,但成为俄国商人与探险家的活跃地带。地理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Н.М.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在1870年代多次途经该地,其考察报告称此地“战略位置关键,草场丰美,适于屯兵”……】
Центрархив Казахской ССР. (ЦА КазССР). Сборник архив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по Средней Азии и Казахстану. – Томс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Том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1898-1916. – Т. 1–5.
【巴彦乌列盖地区虽未被划入俄国境内,但成为俄国商人与探险家的活跃地带。地理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Н.М.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在1870年代多次途经该地,其考察报告称此地“战略位置关键,草场丰美,适于屯兵”……】
巴彦乌列盖省(Баян-Улгий)位于蒙古国最西端,西接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东邻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蒙古国唯一的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行政区。“巴彦乌列盖”一名融合了蒙古语“巴彦”(富饶)与突厥语“乌列盖”(源自阿尔泰语“Өлгий”,意为“摇篮”或“盆地”)。
巴彦乌列盖省地区公元前3世纪起为塞种人、匈奴活动区域。6-8世纪属突厥汗国辖地,唐帝国安西都护府曾间接影响该地区,但中国中原王朝的实际控制限于军事据点。8-9世纪回鹘汗国曾在此设立军事据点,与唐朝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形成对峙。
1207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林木中百姓”,将该地纳入蒙古帝国。元朝时期此地属岭北行省西北边缘,由于距离哈拉和林较远,实际由察合台后王及卫拉特贵族代管。
13-14世纪该地区成为察合台汗国与元朝西北边陲的交通枢纽,中原的丝绸、瓷器经此西运,而俄罗斯考古队在此发现的元代钱币与中原制式武器,证实了元朝对该区域的实际控制。中国元代文献《元史·地理志》中“益兰州”等记载被俄罗斯学者认为可能指向该区域,但尚存争议。
17世纪至18世纪,巴彦乌列盖成为准噶尔汗国的势力范围,当地哈萨克部落与准噶尔人长期爆发冲突。1755-1759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该地被纳入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但清廷仅实行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蒙古王公和哈萨克头人实施羁縻政策。
但19世纪中叶,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系列条约占领阿尔泰乌梁海西部。巴彦乌列盖地区虽未被划入俄国境内,但成为俄国商人与探险家的活跃地带。地理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Н.М.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在1870年代多次途经该地,其考察报告称此地“战略位置关键,草场丰美,适于屯兵”。
1911年外蒙古宣布自治后,巴彦乌列盖地区陷入混乱,一度被白俄军官谢苗诺夫势力控制,白俄势力曾在此招募哈萨克骑兵对抗红军。
二战后期,苏联通过《雅尔塔协定》巩固了对蒙古的实际控制。巴彦乌列盖省因毗邻中国新疆与苏联阿尔泰地区,成为情报与军事前沿。
苏联在此地设立监听站与边防哨所,监控中苏边境动向。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该省部分哈萨克人因担心冲突迁返苏联中亚,但多数居民在苏联援助下维持了游牧与经济合作。
1990年以后,巴彦乌列盖省哈萨克族占该省人口90%以上,其文化与哈萨克斯坦联系密切,部分居民通过“回归祖籍”计划迁居哈萨克斯坦,但多数人选择留居。
来源:Hershel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