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伟驾驶的81192战机,我记得好像在《航空知识》插页彩图见过。歼–8‖战机,可是当年军事期刊的“明星”,至于流传甚广的“空中美男子”称号,资深军迷大抵是不太认可的。不太认可的原因在我这里有两个:一是某不太阳刚的男歌星被媒体造势成“美男子”,二是歼–8‖颜值委
今天是2025年4月1日,也是军迷们痛心的海空卫士王伟牺牲24周年的纪念日。资不深老军迷浪哥与王伟同年,对他格外敬重。
今天,央视在正午国防军事节目中,隆重纪念王伟烈士牺牲24周年。
2001年4月1日,王伟驾驶81192号战机与战友执行监视犯我海空的一架美军EP–3侦察机时美军飞行员驾机撞碎了王伟战机垂尾,导致王伟战机失控坠海。
王伟驾驶的81192战机,我记得好像在《航空知识》插页彩图见过。歼–8‖战机,可是当年军事期刊的“明星”,至于流传甚广的“空中美男子”称号,资深军迷大抵是不太认可的。不太认可的原因在我这里有两个:一是某不太阳刚的男歌星被媒体造势成“美男子”,二是歼–8‖颜值委实不咋滴。
重点说说歼–8‖名不太符实的“空中美男子”吧。一般军迷都认为,歼–8由歼–7放大而来,先天不足;歼–8‖是歼–8的改进型,继承了歼–8所有的性能缺陷。可能资深军迷不太认同歼–8是歼–7双发版的说法,但这个说法是我从军事期刊上看到的。据说在研制之初,曾有两种意见,一是采用新发和两侧进气,二是基于歼–7采用双发、机头进气。最后上级拍板,因为形势严峻,采用第二种方案,新技术不要超过30%,要尽快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因为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这样的方案也没能“尽快”,直到1979年底年才定型。虽然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相比歼–7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但世界军事强国的空军,那时已经开始装备四代机了,歼–8不先进的气动外形设计和落后的航电系统,让歼–8处于刚定型已落后的尴尬。歼–7被同时期的西方空军人士称为“飞行火箭(铅笔)”,飞行机动性实在“不好意思”;而放大而来的歼–8,机动性还不如歼–7呢,不过歼–8要的就是“高、快、远”,是作为截击机使用的,假想敌是北方的轰炸机。
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
军工升级歼–8到歼–8‖,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它“近视”问题,但还是受制于技术储备问题,直到2000年,歼–8‖才算有了堪用的雷达。至于在歼–7那里能改变飞行性能双三角翼气动外形改进,歼–8一直没有跟上,连驾驶舱风挡都一直是“三片瓦”,或许是沈飞有了中国版的苏–27系列之故吧。这期间,还有让我们尴尬愤怒的“和平珍珠”计划。
2001年时,距离国产战机歼–10列装还有五年时间。引进的少量苏–27和正在艰难国产化的歼–11还轮不到南海方向的海军航空兵,至于当时专为海军航空兵部队设计的歼轰–7,本身受制于发动机(2007年涡扇–9才算成功)产量不足,更重要的是这型飞机只是大航程、大载弹量,虽有“飞豹”之名,却无豹之敏捷。
前边这些貌似很离题,无它,只是想让朋友们知道当时我们海空军战机的落后,让大家知道英雄王伟和战友们驾机巡逻南海的困难。
王伟驾驶座机执行跟踪监视美军EP–3侦察机任务时,因为美机飞行速度低,王伟不得不拉起机头,以大仰角姿态飞行,战机的机动性更差了,所以在美机飞行员撞过来时,飞机操控反应不过来,结果尾翼被撞坏,飞机失控,不得不跳伞。当年的电视新闻,连续多天报道对王伟的搜救。
让军迷们愤懑的是,机体受到一点损伤的肇事美机,竟然飞到了海南岛陵水机场降落。1967年6月26日,海军航空兵6师18团副大队长王柱书,驾驶歼–5战斗机,在陵水上空将侵犯我领空的一架美军F–4C战斗机击落。
如今我们的飞行员在跟踪监视外国军机时,驾驶歼–11B或歼–16,对外国军机实施航线横切、翻滚绕飞、打曳光弹,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就想起我们的英雄王伟,他那时要是有现在的战机,或许会让美机尝尝“南海上空的手术刀”!
今天,我们的航母齐声呼唤:跑道已清空,81192可以降落;军迷们齐声呼唤:王伟,魂兮归来!
来源:沧浪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