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至4月3日,广东医科大学在校内举行延续多年的清明追思仪式。这场以“恩重如山默无言,医路传承启新程”为主题的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不仅是一场医学人文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融合生命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课堂”。
转自:湛江发布
“您沉默的躯体是知识的海洋
您无言的教诲是医路的灯塔……”
3月30日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
传来饱含深情的朗诵
从心底流淌而出的感恩之歌
倾诉着对“大体老师”无尽的追思
3月30日至4月3日,广东医科大学在校内举行延续多年的清明追思仪式。这场以“恩重如山默无言,医路传承启新程”为主题的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不仅是一场医学人文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融合生命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课堂”。
对于医学生来说,解剖学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离不开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无语良师”“大体老师”。
自2013年起,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医学院联合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每年坚持开展清明缅怀大体老师活动。十二年间,累计上万人次医学生接受生命教育,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重量。
“大体老师用生命最后的礼物诠释了‘大医精诚’,既是医学教材的编写者,更是医者仁心的播种人。”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知行青春”工作室主持人蔡晓颖表示。
春风寄哀思,白菊献大爱。3月30日当天,湛江校区举行三场不同类别的追思活动。活动创新增设“生命教育长廊”,以图文影像全景式展现我国遗体捐献事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历程。解剖楼前,白菊与千纸鹤交织的献花台、写满感恩的留言墙,诉说着医学生对“无言良师”的崇敬。
首场活动在朗诵中拉开帷幕。团学干部一同诵读诗歌《生命的馈赠》,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深深敬意。全体参与者垂首默哀三分钟,并以深鞠躬表达敬意。
第二场活动主要由低年级学生参加,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吴天秀为其讲述解剖学的学习方法,阐释大体老师的深远意义。正是有无数这样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的有力托举,人类才得以不断突破医学认知的边界。
“通过举办这个活动,我们共同缅怀大体老师,致敬师恩,以仪式教育的模式对学生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与医学使命的深刻理解,同时科普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组织本次活动的予爱笃行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梦泠说。
第三场活动主要面向毕业生群体展开,吸引众多毕业生到场。对这些即将踏入新阶段的医学生来说,五年的成长离不开大体老师的付出,大体老师为其日后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能巩固了基础,同时也让他们深刻理解生命科学的内涵。
其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谭彩梅来到现场,讲述自己工作中的见闻感受。她告诉现场学生:“我认为身体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当一个人的遗体被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他的生命便得到了延续。生命延续是逝者为这个世界留存的温暖,给无数绝望中的家庭带来一道曙光。”
据广东省红十字会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东省完成人体器官捐献736例,历年累计达7635例;完成角膜捐献465例,历年累计达6311例;完成遗体捐献260例,历年累计达2426例。然而,医学院校对“大体老师”需要较大,供需矛盾凸显医学教育困境。
为此,湛江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设在广东医科大学,由该校负责遗体捐献的接收和管理工作,2019年至今接收遗体捐献15例。
湛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