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了!女子飞机上点打火机炫耀,航空安全无小事,法律红线不可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23:48 1

摘要:这是一名34岁女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配文,画面中她坐在飞机舷窗边,淡定地点燃打火机,窗外是机场夜景和机翼。视频迅速引爆网络,但真相却令人大跌眼镜——她乘坐的是国际航班,打火机是在国外机场登机时携带的,所谓“第N次”竟是杜撰的文案!

这是一名34岁女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配文,画面中她坐在飞机舷窗边,淡定地点燃打火机,窗外是机场夜景和机翼。视频迅速引爆网络,但真相却令人大跌眼镜——她乘坐的是国际航班,打火机是在国外机场登机时携带的,所谓“第N次”竟是杜撰的文案!

图片来自网络

9月8日,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通报: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在航班飞行过程中点燃打火机拍摄视频,落地后拼接虚假文案并标注虚假定位发布,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图片来自警方通报

为什么她的行为构成违法?航空安全的法律底线在哪?普通人该如何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迟某某的行为看似只是“吹牛”,但警方通报明确指出了其违法点:

1. 在飞行中点燃打火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航班,万米高空点燃明火均属极度危险行为。根据《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三十二条,打火机明确属于禁止携带的违禁品。

2. 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她将国际航班场景拼接杜撰文案,标注虚假定位(成都天府机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

法律解读: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警方虽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但行为本身已构成“非法携带危险物质”和“编造虚假信息”,行政拘留合法合理。

法律提醒:

- 即使打火机是从国外机场携带(如本案),在中国境内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秩序,同样受中国法律管辖。

- 国外机场安检漏洞≠合法,公民有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义务。

迟某某并非个例。近年来,为流量铤而走险的案例频发:

- 有人编造“遭遇性骚扰”剧情被拘;

- 有人摆拍“慈善捐款”视频被封号。

法律底线不容挑战: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为制造争议、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都可能面临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来源:熹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