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情说5遍:新养老金计算办法,教师职称很重要,早晋早受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21:08 1

摘要:22.又有老师问,他在某“社保直播间”听主播说,新养老金办法,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退休时养老金多寡只与缴费多少与长短有关,与职称无关,真的是这样吗?

新退休政策及养老金发放问答录

22.又有老师问,他在某“社保直播间”听主播说,新养老金办法,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退休时养老金多寡只与缴费多少与长短有关,与职称无关,真的是这样吗?

答:这个主播说的新养老金办法“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完全正确,一点不假,退休时养老金多寡与缴费多少和时间长短相关的结论也完全没有问题,但由此得出的“养老金与职称无关推论”却是不正确的。养老金计算中没有用到“职称(或职称工资)”并不意味着养老金多寡和职称没有关联。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5遍:新养老金办法下,养老金多寡不仅与职称有关联,而且关联度更大。

首先,既然要想退休后“多得”养老金,在岗时我们就要“多缴”?那么这就要搞清楚,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多缴”目标?

按照规定,个人养老保险是按个人缴费基数8%扣缴,所以,“多缴”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个人缴费基数要高,而这个缴费基数显然是依赖于工资的,工资越高,缴费基数才越高,养老保险缴费才高。

就教师而言,实行的薪级工资+职称工资。薪级工资在入职定薪后,一般是按年涨的,所有人都是工龄多一年涨一级,也就是说如果大家起点一样,工作年限相同,退休时薪级工资就一样多,当然缴费也就一样多。

但现实中,同种情况、同时入职教师为什么若干年后工资不一样了呢?

答案是教师还有称工资。现行职称工资共有12级,每一级都不一样。而教师职称,不是按教龄涨,而是按能力和业绩评,评审通过就晋级。这样,同时入职教师,若干年后因职称晋升年份不同,工资就有了差别。

按照职称评审基本条件,一名教师本科毕业1年定为二级教师,满4年可申报一级,通过后任职满5年可申报副高,副高任职满5年可申报正高。如果一名本科毕业教师能力足够强,业绩足够骄,运气足够好,入职后第15年就可晋升正高了

但现实中,职称晋级是不容易的,同样晋副高,幸运教师可能只需要10年,一般教师则需要20年左右,有的却需要更长时间,甚至30年以上。这样,职称工资就有了差别,缴费基数就有了差别,缴纳养老金也就有了差别。而这个差别,主要是由职称高低和晋升早晚决定的,怎么能说退休时养老金和职称没关系呢?

最为关键的是,多缴仅是缴8%,养老保险每多交8元钱,意味着你在岗时多领100-8=92元,所以,养老保险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还在平时啊!

而对于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有一个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视同缴费年限指从参工到2014年9月30日前时间。

视同缴费指数是全省按职称、职级等统一“规定”好了的,“工作人员退休时,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 鲁人社发〔2015〕46号)。

这也就是说,退休时职称(级)越高,视同缴费指数越高,也相当于你视同缴费年限期间都是退休时职称。显而易见,退休前评聘上高一级职称不但有用,而且非常有用,直接提高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视同缴费指数,间接提高基础养老金计算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指数提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自然多了!

【结语】新养老计算办法下,教师职称更重要,早晋早受益;晚晋很必要,对于2014年9月30日参加工作的老教师来说,退休晋升上副高、正高,会促使自己退休后待遇大幅提高。

相关链接:老教师退休前评聘上副高职称,养老金为什么会多很多?

中级职称八档男教师,若是退休前评聘上副高七级,养老金会多多少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来源:平湖一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