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7:01 1

摘要: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无论是在以物换物的邻里市集中,还是在假期托管孩子的图书室里,都活跃着社会组织工作者的身影。2400多家社会组织扎根回天地区的156个社区(村),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风尚、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

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无论是在以物换物的邻里市集中,还是在假期托管孩子的图书室里,都活跃着社会组织工作者的身影。2400多家社会组织扎根回天地区的156个社区(村),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风尚、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回天有我”行动计划的重要力量,助力解锁基层治理的“新密码”。

建强组织体系,解锁基层治理“动力密码”2025年2月,在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回天地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下简称“综合党委”)将一袋袋“政治生日大礼包”发给每个社会组织党员,礼包内有政治生日卡、《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党员行为准则》等。“今年的礼物别有心意,是一种关心和鞭策。在综合党委的引领下,我们的资源和需求对接渠道更畅通了,越来越多的团队在这里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昌平区回龙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刘强介绍道。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为区级孵化基地,有2000多平方米实体空间,已经组建了专业团队运营,创建了社会创新学院,为社会组织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指导。2019年7月综合党委成立后,强化党组织赋能,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社会组织,考虑到它们分布面广、差异性大等情况,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把各类社会组织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综合党委书记张多谈道:“搭平台、聚合力是综合党委的分内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凝聚人心的过程。近期围绕学习北京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丰富了‘这就是党课’课程,组织了专题研讨会。”有了党组织,发展大不同。社会组织服务和基层需求如何对接?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的建立解了社会组织的燃眉之急。围绕资源、需求和项目清单,区级相关部门、街道(镇)、社区(村)、社会组织定期交流,通过党建带群建,在工作经费、活动阵地使用上向社会组织倾斜,形成资源整合、协同配合的合力。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个专注于环保工作的社会组织。从“蜗”在租用的民房内,到在霍家营社区拥有了专属办公空间,并免费与社区共享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这家社会组织在多方支持下凭借扎根社区的优势,牵头建立辖区低值可回收体系,通过公众倡导、技能传播和引导参与等方式,凝聚起6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服务辐射20多个社区。目前,昌平区坚持党建赋能社会组织,形成了“综合党委—街道(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村)社会组织党小组”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社会组织纳入各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让社会组织在萌芽孵化、培育壮大、作用发挥等各阶段都能得到党组织引领和帮扶。

升级阵地平台,解锁基层治理“数字密码”昌平区紧抓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契机,深入推进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社会组织迎来发展新机遇。区级层面出台“1+3+N”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支持办法、搭建数字平台,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依据;街道(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策划等服务;社区(村)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社区提需求,平台来匹配。综合党委积极协调各方,推动搭建了政购平台,建立居民需求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对接机制。张多介绍道:“随着平台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对治理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分门别类、标准化处理。这样一来,遇到类似问题的社区,就可以像购买同款商品一样,在平台上找到同款方案,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五年来,政购平台共吸纳社会组织1579家,累计实施垃圾分类等服务项目921个,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从线下阵地到线上平台,数字平台向各级孵化基地、党群服务阵地延伸。作为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分中心,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在“回天大脑”平台嵌入“回天邻里”小屏端,高效实现活动阵地预约等功能,逐渐成为“超级邻里中心”。位于“创集合”五层的社区学院是街道(镇)级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回龙观街道构建“专业组织带动共建先锋队”的工作模式,聚焦社区治理问题,培育一老一小服务、心理服务等多支先锋队。例如,社区学院重点扶持的回龙观心理健康服务队,不仅依托专业医院退休居民服务社区,还曾到外地提供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同时,基地对“合创家”社区治理小程序及时升级,优化社区意见收集、线上缴费等服务,持续丰富服务内容。

锻造头雁队伍,解锁基层治理“效能密码”社会组织孵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解决社区问题。昌平区在推进“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建设中,培育引入8家专业社会组织,深入社区(村)开展陪伴式指导,形成体系并在全区推广,涌现出“有事好商量”“金域良言”等有影响力的议事品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回龙观街道金域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东岩,满怀热情从企业管理岗回归社区工作,曾多次接受协商议事主持人等培训赋能。金域国际社区呈现“互联网青年+候鸟老人”人口结构特点,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大,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高,曾有居民众筹购买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陈东岩意识到,既然居民对专业急救技能有需求,群众众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有基础,社区就可以从培育公益社会组织的角度解难题。于是,她牵头开展协商议事,组建了一支由社工、物业工作人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的99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是邻里生命安全的守护者。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安全感直接拉满。”这是很多居民的心声。在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形成了一批广受欢迎的服务品牌。下一步,昌平区将持续深耕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这块“试验田”,推动社会组织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进一步营造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来源:前线理论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