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蜗壳健康课”邀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礼坤;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介入诊疗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昊来到直播间,告诉大家正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心梗来袭,如何化险为夷?
专家提醒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心梗威胁
直播现场。
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蜗壳健康课”邀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礼坤;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介入诊疗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昊来到直播间,告诉大家正确认识心梗。
早期有效识别心梗至关重要
心梗,顾名思义就是“心肌梗死”,是由于供养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的突然堵塞,造成心肌持续性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的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则会导致猝死。因此,早期有效识别心梗至关重要。
如何识别心梗?除了影视剧中“捂胸倒地”的经典症状,它还有很多其他表现,胡昊主任在直播中介绍:心梗具有先兆症状、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有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前数日可能出现这些先兆症状,如: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胸部紧缩感)、心悸、气促、乏力、心绞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上述症状可比较轻微,也可比较严重。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肢,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缓解;并且患者常伴烦躁、大汗、恐惧或濒死感。另外,还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非典型症状,这也需要特别关注。有些人没有胸痛,只有轻微胸闷、牙痛、肩痛、腹痛、后背及下颌部位疼痛,或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非典型症状在女性和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多见。
目前,心梗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专家解释称,心梗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如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经常熬夜,大量吸烟、饮酒等。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数没有先兆不适。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发生心梗时正确急救十分重要
心梗发生后,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要谨记两个“120”:首先,患者或目击者在疑似心梗症状发作时要迅速拨打120送医,患者原地静卧休息;其次,要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发现,近一半心梗患者自行就诊,自己送医存在弊端——随意搬动患者或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就诊医院可能不具备救治能力或未做好各项准备。因此,马礼坤主任在直播中还强调了拨打120及时送往有救治条件的胸痛中心的必要性。等待救援过程中,若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按照心肺复苏三步曲进行抢救。
目前,合肥的很多公众场合也安装了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这种仪器有“救命神器”之誉,能大大提升救活率。当患者出现心梗症状,不要担心不会使用,一定要保持冷静,跟着AED内置的语音提示,听它说,跟它做。
使用AED分为四步:第一步,判断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打开机盖,AED自动开机,按语音提示操作。同时,现场其他人员拨打120求救;第二步,除去患者衣物,按图示位置贴上电极贴片,并插上电极插头;第三步,AED自动分析患者心率,此时请勿接触患者;第四步,根据AED语音提示,需要时按下亮起的绿色放电按钮,此时请勿接触患者。
除重视症状外,要真正远离心梗,首先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熬夜工作,保持充足睡眠及平和心态,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以清淡饮食为主,戒烟限酒;其次,若发现已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还要积极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调脂、降压、降糖等药物,规范就医随访。
直播中,两位专家还为大家带来心梗的用药、相关手术的治疗与恢复等知识。本次直播,也吸引了广大网民的互动与参与,不少朋友在直播间里向两位主任进行提问,得到了专家的专业解答。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传播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健康知识,中国科大附一院自主打造了“蜗壳健康课”健康传播品牌,后续将以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系列健康科普,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詹慈媛
来源:小圆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