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标:明确心脏骤停的可逆原因(如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张力性气胸、低血容量等),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年11月第28 卷第11期
学习体会:
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CA-ROSC)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十个关键问题,以优化患者的预后:
1. 识别心脏骤停的原因
- 目标:明确心脏骤停的可逆原因(如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张力性气胸、低血容量等),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 措施:完成详细的病史采集、心电图、快速血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 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 目标:维持足够的器官灌注,确保组织氧供。
- 关键指标:
- 平均动脉压(MAP) ≥ 65 mmHg。
- 收缩压 > 90 mmHg。
- 尿量 ≥ 1 mL/kg·h。
- 措施:动态评估体液状态,使用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
3. 精确液体管理
- 目标:避免容量不足导致低灌注或过量液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 措施:
- 基于中心静脉压(CVP)、心脏超声和心排量监测调整液体补充。
- 优选平衡盐溶液避免电解质紊乱。
4. 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
- 注意事项:
- 去甲肾上腺素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
- 根据心功能状态选择适当的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
- 避免使用过高剂量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
5. 持续心功能监测
- 目标:动态评估左、右心功能。
- 措施:
- 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功能。
- 使用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设备,如脉搏轮廓分析或热稀释技术。
6. 氧合和通气管理
- 目标:维持正常的动脉氧分压(PaO₂ 70-100 mmHg)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 35-45 mmHg)。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氧疗(高氧血症可能导致氧化应激)。
- 使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低潮气量、适当的PEEP)。
7. 乳酸清除率和微循环监测
- 目标:通过动态观察乳酸水平和微循环状态评估组织灌注的改善。
- 措施:
- 监测乳酸清除率,目标为 ≥ 20%/小时。
- 有条件可使用舌下微循环监测技术辅助评估。
8. 目标温度管理(TTM)
- 目标: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神经系统结局。
- 措施:
- 将患者核心体温维持在 32–36°C,持续 24-48 小时。
- 避免快速升温,确保降温和复温过程平稳。
9. 代谢和电解质管理
- 目标: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糖稳定。
- 注意事项:
- 钾、钙、镁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心律失常。
- 严密控制血糖,目标为 6-10 mmol/L,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
10. 多学科团队合作
- 目标:确保各治疗环节的无缝衔接。
- 涉及团队:
- 重症监护团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管理。
- 心血管团队:PCI、IABP 或 ECMO 辅助治疗。
- 神经科团队:目标温度管理后神经功能评估。
CA-ROSC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化器官功能和改善神经系统结局。每一环节都需要动态评估、个体化调整,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
来源:养生里的健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