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海上新山东|向海图强 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9:33 1

摘要:港口是日照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市全方位支持山东港口日照港的发展,坚持项目共抓、设施共建、产业共育、腹地共拓、生态共护“五共融合”一体推进,港城协同发力,共同向“强港、兴产、活城”的目标稳步前进。

直播日照9月8日讯 港口是日照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市全方位支持山东港口日照港的发展,坚持项目共抓、设施共建、产业共育、腹地共拓、生态共护“五共融合”一体推进,港城协同发力,共同向“强港、兴产、活城”的目标稳步前进。

近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多用途泊位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进入投产前最后的准备阶段。该项目位于日照港石臼港区西作业区电厂取水渠北侧,将北侧直立式护岸进行改造,设置4台40吨门机,改造前轨并增设相应码头设施,改造道路堆场约2.5万㎡。

日照港建设管理中心分公司石臼项目管理部工程管理 秦帅:泊位投用后,日照港将新增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件杂货25.3万吨,集装箱1.1万标箱,一体化作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新三样”出口开辟新通道。

纵观近年发展,港口正在向智慧化、绿色化方向不断蜕变。日照港在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持续扩大自动化规模,探索顺岸端交互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并实施传统岸桥改造,推动主要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构建“无人化+可视化”作业场景,自主攻克多项行业难题,完成23项技术突破。今年3月,日照港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的上线,实现了千万标箱级集装箱码头核心生产系统全国产、全自主。

港强则产兴。5年来,日照港累计投资近430亿元,纳税近76亿元,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保持在85%以上。不少企业选择落地日照,考量的重点都是港口的区位优势。

中粮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姜建国:我们的厂区就在港区外,依托日照港优越的区位和集疏运性条件,粮食可以从港口快速到达厂区。同时,这种前港后厂的产业模式,汇集了大量的产业链资源,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针对“前港后厂”的模式特点,日照海关为港口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监管服务举措。在钢材出口领域,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提前申报”、“预约加值班”、“边运抵边装船”等模式,货物到港进入码头作业区域即视为抵运,发送运抵报告且放行后可直接装船。对于水渣粉等特殊货物,创新实施“抵港直装”监管模式,货物到港后无需在港内货场集中存放,可直接运至泊位前沿装船,实现车船无缝衔接。在矿砂进出口环节,落实进口铁矿“先放后检”政策,优化查验、检测、放行全流程衔接,大幅压缩通关时间。

日照港岚北港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主任 郑永生:“前港后厂”模式让货物从厂区直抵港口装船,大幅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海关的政策和业务改革也让出口通关变得更加顺畅。

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口岸监管科 李梦竹:今年前7个月,我们通过适配 “前港后厂” 模式的监管服务举措,为岚北港办理出口业务270余票,涉及货物量占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港口为临港产业搭建起原料运输与物流保障的高速通道,而钢铁、木材、粮油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又持续为港口输送稳定货源。城市配套的港口服务、航运金融等业态,更是让港产互动如虎添翼。2025年1至6月,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23亿吨、增长3.5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6万标箱、增长9%,港口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成效显著,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走进日照港海龙湾,碧海蓝天金沙滩美景如画,昔日煤堆场蜕变为生态新地标,彰显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共生共荣的绿色图景。我市也持续统筹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除已完成的海龙湾项目,还将实施退养还湿、修岸护海等举措,建设海洋牧场和渔业园区,港产城深度融合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层出不穷。今年是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项目提升年”。向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与活力的目标,日照正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战略位势,统筹推进对外开放、要素保障、城乡融合与生态建设,持续激发破浪前行的新活力。(记者:裴斐)

来源:直播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