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土 一位村支书的奋斗与坚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6:20 1

摘要:在西安市阎良区新兴街道井家村,有这样一位书记:他的脚步总是匆匆,却从未错过村民的每一件小事;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445户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的笔记本记满家长里短,却从未算过自己熬白的发线。他是郭卫国,一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却用不普通的坚守与担当,在黄土

在西安市阎良区新兴街道井家村,有这样一位书记:他的脚步总是匆匆,却从未错过村民的每一件小事;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445户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的笔记本记满家长里短,却从未算过自己熬白的发线。他是郭卫国,一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却用不普通的坚守与担当,在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乡村振兴故事。

他的身影时常穿梭在田间地头、村民院落。谁家屋顶漏雨、哪盏路灯需要更换……桩桩件件都刻在他心里。“郭书记眼里装的是全村人的苦乐。”村民这样评价他。

今天,让我们走近郭卫国,聆听他用14年光阴谱写的“为民服务”赞歌,感受他用一颗红心点燃的乡村振兴之火。

产业富民:红果映初心,牵牛送春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咱们得让土地生金、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郭卫国深知,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村庄焕发生机。他跑遍周边县市考察学习,最终锁定两大“法宝”——火龙果种植和肉牛养殖。

2016年火龙果种植项目引进之初,在郭书记的带领下,井家村党支部便以做好合作社发展的“店小二”为宗旨,帮助合作社做好园区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园区基础建设、土地流转等工作,园区于2017年初顺利建成。园区建成后,井家村党支部不但从政策支持、园区发展需求、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方面对园区全面帮扶,同时,在2019年8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园区签订入股合作协议,注资200万元,切实解决了园区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9年,在郭书记的帮助下,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纪农园”商标,园区总规模已扩大到200余亩,其中日光温室和保温大棚共50栋,是一个集瓜果产销、办公培训、信息宣传和农产品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通过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的形式,帮助火龙果园区发展建设,继而为本村集体经济增收,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郭书记一步一个脚印,把火龙果变成了本村的“致富果”。

村民们总说:“跟着郭书记养牛,日子越过越‘牛气’!”从零星散养到规模化养殖,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郭卫国用三年时间,将肉牛养殖打造成全村致富的“金钥匙”。

“要让村民敢养牛”:最初推广肉牛养殖时,村民顾虑重重:“没技术、怕赔钱、销路咋办?”郭卫国自掏腰包请来畜牧专家驻村指导,手把手教村民配饲料、防疫病,帮助村民解决养殖难题。如。为破解养殖散户抗风险能力弱的难题,郭卫国争取政策支持,打造集中养殖区。

“小牛犊撬动大产业”:如今,井家村建成2个标准化牛场,年出栏肉牛超700头,20余户养殖户年均增收30万元。“去年养30头牛,净赚15万!合作社还帮咱申请了贴息贷款,这日子真有奔头!”村民老张摸着牛背,眼里闪着光。

“牛劲”背后是初心:凌晨巡牛舍、冒雨调饲料、奔波跑销路……郭卫国的“牛脾气”里藏着为民情怀。他说:“乡村振兴就得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如今,井家村肉牛养殖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同时成立两个专业猪场,乳猪超1000头。一头头壮实的肉牛,正驮着村民的致富梦,“犇”向更红火的未来!

基建利民:路通民心畅,仓立百业兴

“路不平,人心就不齐!”郭卫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头等大事。他带着村干部白天量路基、晚上写申请,硬是为村里“跑”来两大惠民工程:

过去井家村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货车进不来,农产品运不出。郭卫国连续三个月往返市农业农村局,最终争取到123万元资金,将500米“糟心路”变成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通车那天,70岁的赵大爷颤巍巍地踩上新路,抹着泪说:“活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走上这么光溜的道!”

由于周边村庄蔬菜瓜果产出率高,但没有合适的储存中心。郭卫国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即带领班子策划“仓储兴村”计划,申请项目资金173万,建设1098平方米现代化仓储中心,这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储存难题,后续拟通过对外租赁为村集体增收。“想尽一切办法为建设村庄,把我们时刻放在心上,郭书记真是咱的‘财神爷’!”村民刘大哥竖起大拇指。

生态惠民:村美人新居,景靓幸福来

“环境好了,人心才能聚,精气神才能提起来!”面对井家村曾经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的窘境,他带领党员群众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从拆除违建、清理沟渠到绿化荒地、修建花坛,他带头挥锹铲土、搬砖运石,用汗水换来了村容村貌的蜕变。如今,井家村道路整洁如新,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垃圾分类亭、景观小品点缀其间,村民笑称:“家门口成了小公园!”

机制创新,凝聚共建合力:环境整治难在长效,贵在参与。郭卫国创注重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组织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带头包片督导,定期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清理卫生死角,栽花种树蔚然成风。

生态赋能,点亮幸福生活:绿水青山如何变成“幸福靠山”?郭卫国将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他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改造全村关键,截至目前,全村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栽植高干月季1200株,全域拆除在外旱厕380户,铺柏油路1000米,增设健身器材、休闲长廊,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村民李大爷感慨:“以前羡慕城里人住小区,现在城里人反倒来咱村拍照打卡!”

初心如磐,绘就振兴蓝图:从“脏乱差”到“洁净美”,郭卫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常说:“当干部就得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如今,井家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生态红利逐渐释放。

“以前村里脏得下不去脚,现在美得像是画里走出来的!”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小陈感慨,“郭书记让咱村有了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情怀润心:枝叶总关情,丹心映党徽

在井家村村民心中,郭卫国不仅是书记,更是亲人。五保户孤寡老人穆大爷居住危房,郭书记多处奔波申请资金,为其改造危房;村智力残疾青年无法生活,郭书记忙前忙后根据政策为其认定五保户,提供生活保障;他时刻关注每一位村民的动态,为大家竭尽全力提供帮助。村民感叹:“郭书记把我们的日子,过成了他自己的日子。”

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手绘的“村民心愿图”:村东头要添路灯、文化广场需增设健身器材、独居老人盼每周送餐服务——这些“心愿”旁密密麻麻标注着完成进度。

厚土无言,星辰有证。如今的井家村,火龙果映红了一张张笑脸,肉牛驮起一个个梦想,新修的马路通向远方,文化广场的歌声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而郭卫国,依然每天奔波在村头巷尾,他的身影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融,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永远是他们身边的‘老黄牛’!”

本文来自【中国航空城阎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