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花村的杨梅这几年在县城打工,存钱不容易,被老板欠了工资却讨不回来。没想到在一次偶然的公交车上,遇见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李老师,这一次相遇,不仅要回了欠薪,还带来了意外的人生转机。
桃花村的杨梅这几年在县城打工,存钱不容易,被老板欠了工资却讨不回来。没想到在一次偶然的公交车上,遇见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李老师,这一次相遇,不仅要回了欠薪,还带来了意外的人生转机。
一
杨梅站在那个厂子门口,手里攥着那张皱巴巴的欠条。那是厂长三年前给的,上面写着欠她工资103800元。
县城刚下过雨,地上湿漉漉的。杨梅穿着一双白帆布鞋,已经洗得发黄,鞋边还破了个小口子。她不知道自己在门口站了多久,反正从太阳还没晒到那堵墙,到现在阴影把她整个人都笼罩进去了。
这是杨梅第二十七次来讨债了。
厂子里没人应门,铁门锈得厉害,门锁是新换的。保安室的窗子上贴着一张写着”停产整顿”的纸,纸角已经泛黄卷起。
杨梅叹了口气,把欠条塞回口袋,准备离开。这时有辆三轮车从厂子后门转出来,车上拉着几箱新产的卫衣。
杨梅一看就急了,这分明还在生产嘛!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拦住三轮车。“师傅,这是从厂里拉出来的货?厂里有人吗?”
三轮车师傅瞥了她一眼,“有人,老板在里面。”
杨梅听了就激动起来,“那你能不能让我进去找一下老板?我是这个厂的员工,他欠我工资快十万块钱,三年了都没给我。”
三轮车师傅咧嘴笑了笑,露出两颗金牙,“小姑娘,老板欠的钱不止你一个人,前面排队的都能从这儿排到镇政府。你要真想进去,我倒是可以帮你把风,不过进去了你要能拿到钱,可别忘了我啊。”
杨梅急忙点头,跟着三轮车师傅绕到厂子后面。
后门是个小铁门,师傅熟练地在一块砖头底下摸出钥匙,开了门。
“走吧,我把你放进去,五分钟后我要出货,你要是还没出来,我可锁门了。”
杨梅赶紧道谢,溜进了厂子。
二
三年前,杨梅刚从技校毕业。
她是桃花村出来的孩子,家里种着三亩薄田,爹娘供她读完技校已经不容易了。村里人都说杨梅有福气,学了电脑,能去城里的大厂上班。
杨梅来到县城,四处投简历,最后只有这家服装厂要人。
厂里环境一般,但工资开得不低,每月四千,年底双薪。杨梅算了算,一年能存三万多,再干个三五年,攒些钱回家乡办个小厂子或者开个小店,也算是有出息了。
杨梅入职的第一个月,工资准时发放。第二个月,老板说资金周转困难,只发了一半。第三个月一分钱都没发。
就这样拖着拖着,厂里的人走了一大半。杨梅心软,看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整天愁眉苦脸的,也不好意思逼他。老板说等订单做完就发工资,杨梅就咬咬牙决定再撑一撑。
那时候杨梅和其他六个女工挤在一间出租屋里,每人一张床,房间中间还堆着各自的行李箱。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煮一锅白米粥,七个人分着吃。有时候谁家里寄来点咸菜或者腌肉,也都分着吃。
晚上回来,七个人围在一起聊天,聊家乡的事,聊对象的事,聊将来的打算。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小芳,家里有老人生病,急着用钱,拿不到工资,她哭着回老家了。后来是春花,男朋友在隔壁电子厂,劝她一起去应聘。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离开,最后只剩下杨梅一个人。
她一直相信老板的话: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厂子活过来了,一定把欠的工资全都补上。
三
今天厂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台缝纫机的声音从二楼传来。
杨梅轻手轻脚上了楼,穿过走廊,在老板办公室门口停下。
门半开着,里面传来说话声。
“刘总,这批货明天就能发完,您看能不能先打一部分钱过来,工人们都等着发工资呢。”这是老板的声音。
“李老板,你每次都这么说,可我怎么听说你那工厂都快没人了?”一个粗犷的男声答道。
“哎,不瞒刘总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骨干都留着呢。您放心,质量绝对有保证。”
“行吧,我这就让财务打三十万过去,剩下的等我验货后再说。”
杨梅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又气又急。老板明明有钱,却一直骗他们说没钱发工资。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李老板,我来拿工资。”
屋里两个人都愣住了。老板很快反应过来,脸色一沉:“你怎么进来的?这里不欢迎你,请出去!”
“我不走,”杨梅掏出那张皱巴巴的欠条,“你欠我十万多工资,三年了,今天我要拿回来。”
刘总好奇地看着这一幕,“李老板,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有些尴尬,“哦,这是以前的一个员工,厂子效益不好的时候欠了点工资,我正准备这两天联系她呢。”
杨梅冷笑一声,“是吗?我这三年来了二十七次,每次你都说等两天,可我一分钱都没拿到。”
刘总看看老板,又看看杨梅,站起身来,“李老板,你先解决你的问题吧,我改天再来。”说完就要走。
老板急了,连忙挽留,“刘总别走啊,这点小事很快就解决,您稍等…”
刘总摆摆手,“我这人最讨厌欠别人的,尤其是欠工人的血汗钱。李老板,你先把这事解决清楚,我们再谈生意。”
老板见状,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刘总走后,他狠狠地盯着杨梅:“你到底想怎样?”
杨梅鼓起勇气:“我要我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
老板冷笑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欠你钱?那张破纸?那能证明什么?现在我的公司不景气,没有钱给你,你爱告就告去吧!”
说完,老板叫来两个保安,把杨梅赶了出去。
四
被赶出厂子,杨梅在路边哭了好一阵。
天色已晚,她准备回出租屋。这三年来,她换了好几次工作,现在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一个月两千八,勉强够自己生活。
她坐上公交车,靠窗坐下,眼泪又不自觉地流下来。她赶紧擦掉,不想让人看见。
“这不是杨梅吗?”
旁边座位上的中年女人突然出声。杨梅抬头一看,吃了一惊:“李老师?”
这是杨梅初中时的班主任李老师,教语文的。杨梅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是李老师鼓励她继续读书,不要初中毕业就回家。
“真的是你啊,”李老师笑着说,“我刚才还不太确定。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杨梅看到李老师,像找到了主心骨,眼泪又涌了出来。
李老师见状连忙掏出纸巾,“怎么了这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车厢里人不多,杨梅就把自己这三年的经历断断续续地说了出来。
说着说着,杨梅注意到李老师的样子变了。原本和蔼的脸上开始显露出愤怒。
“这个老板太过分了!”李老师说,“你有欠条,有证据,他凭什么不给你工资?”
杨梅叹气道:“我去劳动局投诉过,他们说会处理,但一直没有结果。我也去找过律师,但要请律师需要钱,我又拿不出来。”
李老师思考了一会儿,“杨梅,你还记得我老公是做什么的吗?”
杨梅摇摇头。
“我老公是县里法院的,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要不这样,明天你把欠条和相关证据都准备好,我们一起去找他,看能不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杨梅惊喜地看着李老师,“真的可以吗?”
“当然,”李老师拍拍她的手,“老师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
五
第二天一早,杨梅就来到约定的地点。
她穿了件新买的衬衫,把头发扎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一个塑料文件袋,里面装着欠条和一些当时的工作证明。
李老师带着杨梅来到县法院。杨梅从来没进过这种地方,有些紧张。
李老师的丈夫张法官很亲切,耐心地听完杨梅的讲述,仔细查看了她提供的证据。
“这个案子很明确,”张法官说,“有欠条为证,老板确实欠你工资。按照规定,他不仅要支付欠款,还要支付拖欠期间的利息和赔偿金。”
杨梅惊讶地睁大眼睛,“还有赔偿金?”
“是的,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了支付欠款外,还应当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赔偿金。你被拖欠三年,这笔赔偿金不小。”
张法官当场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似乎很重要的人物,因为张法官的语气特别恭敬。
挂了电话,张法官对杨梅说:“我刚才联系了县劳动监察大队的刘队长,他说会立即处理你的投诉。”
就在他们交谈的时候,张法官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简单说了几句,然后挂断,对杨梅说:“刘队长说已经联系了你那个老板,老板表示愿意今天下午把钱全部结清。他们希望你下午两点到劳动监察大队去一趟。”
杨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快?”
李老师笑着说:“这就是人脉的力量。有时候,知道找对人很重要。”
六
下午,杨梅来到劳动监察大队。
刘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严肃。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文件,旁边是一个半满的保温杯,杯子下垫着一张去年的《致富时代》杂志。
杨梅的老板李老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看到杨梅进来,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李老板,”刘队长开门见山地说,“根据杨梅同志提供的证据,你确实拖欠她工资103800元,时间长达三年。按照规定,你不仅要支付这笔欠款,还要支付拖欠期间的赔偿金25920元。”
李老板想争辩什么,但刘队长抬手制止了他:“这是法律规定,不容讨价还价。你是选择现在结清,还是我们走法律程序?”
李老板咬了咬牙,从包里拿出支票簿,写了一张支票,交给刘队长。
刘队长检查后递给杨梅:“一共129720元,你清点一下。”
杨梅接过支票,手微微发抖。这是她这辈子见过的最大一笔钱。
“刘队长,谢谢您。”杨梅真诚地道谢。
刘队长微微一笑,“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张法官和李老师。他们为你的事专门打电话给我。”
李老板这时插嘴道:“杨梅,你看这钱我也给你了,你以后别再到厂里来了,好吗?”
刘队长脸色一变,“李老板,我提醒你一下,我们已经开始调查你公司的用工情况。如果发现还有类似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李老板脸色惨白,不敢再说话。
七
从劳动监察大队出来,杨梅还恍惚着,不敢相信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她立刻给李老师打电话,约她晚上吃饭。
“老师,这件事要不是您帮忙,我可能这辈子都拿不回这笔钱。”杨梅在饭桌上真诚地说。
李老师摇摇头,“杨梅,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应得的,只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维权而已。”
“说起来,我这三年也挺傻的,”杨梅有些自嘲地说,“一直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越拖越久。”
李老师叹了口气,“很多打工的年轻人都这样,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也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对了,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在县城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一个月两千八。”
李老师眉头一皱,“这么低啊,你不是学电脑的吗?”
杨梅苦笑道:“技校学的那点东西,现在早就跟不上了。这三年为了讨债,我把专业都荒废了。”
李老师思考了一会儿,“杨梅,你愿不愿意重新学习?”
杨梅一愣,“学习?”
“是啊,”李老师说,“你看,你现在有了这笔钱,完全可以去参加一些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我有个学生在省城开了家电商培训机构,教人怎么开网店、做直播带货。你要不要去试试?”
杨梅迟疑道:“我都二十五了,还能学好吗?”
李老师笑了,“二十五怎么了?人生才刚开始呢。再说了,我这个年龄都在学新东西呢。”
杨梅看着李老师,突然感到一阵温暖。这个当年鼓励她继续读书的老师,今天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给她指明了方向。
八
三个月后,杨梅完成了电商培训课程。
她学得很认真,每天早出晚归,笔记本写得满满当当。培训老师夸她悟性好,学得快。
课程结束那天,杨梅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
培训老师问她愿不愿意留在机构工作,负责教新学员基础课程。薪水六千起步,表现好还有提成。
杨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当老师,更没想过能拿这么高的工资。
“我…我行吗?”杨梅不确定地问。
“当然行,”培训老师拍拍她的肩膀,“你这三个月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你有耐心,讲解清楚,最重要的是,你理解那些来自乡村、没什么文化基础的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杨梅接受了这个邀请。
当天晚上,她给李老师打电话报喜。
“老师,我找到工作了,在培训机构当助教!”
电话那头,李老师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这下你的人生要开始新的篇章了。”
“老师,”杨梅声音有些哽咽,“这一切都是因为您。如果不是那天在公交车上遇见您,我可能还在那家餐馆端盘子,还在为那笔欠款发愁。”
李老师温和地说:“杨梅,记住,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学会求助,也要学会感恩。你现在找到了自己的路,以后也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我会的,老师。”杨梅郑重地承诺。
九
一年后,杨梅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正式讲师。
她的课特别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和她有相似经历的打工青年。她不仅教他们技能,还教他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天下课后,一个学员偷偷塞给她一张纸条:“杨老师,我被欠薪五万多,能帮帮我吗?”
杨梅看了纸条,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她留下学员,详细了解了情况,然后拿出手机。
“刘队长您好,我是杨梅。有位学员遇到了和我类似的情况,能否请您帮忙看看…”
挂了电话,杨梅对那位学员说:“别担心,会有人帮你解决的。记住,你的劳动,值得尊重;你的权益,应当维护。”
学员感激地点点头。
晚上回家的路上,杨梅路过一家餐馆,透过玻璃窗,她看到几个年轻女孩在里面忙碌地端盘子、收拾桌子。
那曾经是她的生活。
杨梅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然后掏出手机,给李老师发了条信息:
“老师,谢谢您当年在公交车上认出了我。那一声问候,改变了我的人生。”
不一会儿,李老师回复:“杨梅,老师为你骄傲。记住,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更多美好等着你。”
杨梅微笑着收起手机,迎着夕阳走向家的方向。
天边的云彩染成了金色,就像她现在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尾声
每年教师节,杨梅都会给李老师送一束花。
不是康乃馨,不是百合,而是一束山里采的野花——那是她小时候上学路上经常看到的花。
李老师每次收到都很高兴,说这花朴实,有生命力,像极了杨梅本人。
杨梅常常在课上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员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一位老师伸出了援手。所以我现在站在这里,不仅是一名讲师,更希望能成为像李老师那样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现在,杨梅的课堂上挂着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权。”
这是她的教学理念,也是李老师教给她最重要的一课。
来源:橙子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