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初的成都,空气中依然带着夏末的热度,而在这座以悠闲与活力并存著称的城市街头,一场名为“众进·向新”的大众汽车品牌新境空间巡展,正以一种充满未来感的姿态,清晰地勾勒着这家老牌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转型路径。从8月22日启动,跨越杭州、成都、北京、上海、重庆五大
九月初的成都,空气中依然带着夏末的热度,而在这座以悠闲与活力并存著称的城市街头,一场名为“众进·向新”的大众汽车品牌新境空间巡展,正以一种充满未来感的姿态,清晰地勾勒着这家老牌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转型路径。从8月22日启动,跨越杭州、成都、北京、上海、重庆五大核心城市,这场持续至10月6日的巡展,远非一次简单的车型秀场,它更像一份面向中国消费者和市场发布的战略宣言书,宣告着大众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未来图景付诸实践。尤为关键的是,这份宣言的核心,正日益深刻地烙印上“中国设计”、“中国研发”、“中国需求”的印记。
纵观整个巡展的脉络,一个核心信息贯穿始终:大众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加码其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产品攻势。这份决心具象化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品牌计划推出覆盖纯电、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三大技术路线的21款新能源车型。这一庞大的产品阵列,其根本目的直指满足中国用户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电动出行需求。然而,仅仅罗列数字和计划是空洞的。巡展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通过“新境空间”这一独特的载体,特别是其中轮流担任“C位”的主角——三款接近量产的概念车ID.EVO、ID.ERA和ID.AURA,将抽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消费者可感、可触、可理解的具象未来。这三款概念车绝非天马行空的展示品,它们共同指向大众汽车转型战略中最具突破性的内核:深度本土化研发。这是大众汽车真正从“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一跃。无论是大众安徽主导的ID.EVO、一汽-大众孕育的ID.AURA,还是上汽大众打造的ID.ERA,它们都强调了一个核心事实——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通过更快的本土化技术落地,大众正在打造一个“受中国市场启发、为中国用户而造”的专属产品矩阵。这三款车,正是这一本土化战略成果最浓缩、最前沿的体现,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彰显着大众汽车加速向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坚定步伐。
聚焦到本次巡展的成都站,这份本土化战略的落地显得尤为生动。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枢纽,成都市场的活力和包容性为大众展示其转型成果提供了绝佳舞台。在成都的“新境空间”里,占据核心展位的并非其他,正是一汽-大众带来的、承载着品牌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期望的纯电紧凑级概念轿车——ID.AURA。这款车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它是首款基于大众汽车在华研发平台的纯电紧凑级概念轿车。这意味着从设计伊始,ID.AURA的基因里就融入了对中国用户审美偏好和功能需求的深刻理解。成都的观众可以近距离品鉴其动感流畅的车身线条,感受其彰显现代美学的车灯设计与运动感十足的车身姿态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ID.AURA所承载的智能化内核——一系列智能互联系统带来的智能水平大幅提升,以及可实现L2++级驾驶辅助的能力——正是大众回应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高期望值的直接答卷。它清晰地表明,大众的本土化不仅限于外观和空间,更深入到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领域,力求在竞争最激烈的紧凑级轿车市场赢得未来。
当然,成都站的展示并未局限于代表未来的概念车。与ID.AURA一同亮相的,还有一汽-大众旗下的两款重磅现款车型:全新一代速腾L和全新揽境。这两款车型的登场,巧妙地构成了大众在成都站叙事逻辑的重要补充,甚至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一方面,ID.AURA代表着面向未来的、激进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方向;另一方面,全新一代速腾L和全新揽境则代表了大众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持续深耕与进化。速腾作为A+级轿车的标杆,其“L”的加长本身就体现了对中国消费者空间需求的精准把握;而揽境作为大型SUV,其全新的设计和配置升级,同样是对中国家庭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满足。这种“未来”与“当下”的同台展示,看似存在产品形态上的“冲突”——传统动力与纯电动的分野,但实质上,它们共同服务于大众深耕中国市场的核心战略。这恰恰揭示了一个关键点:大众的转型并非激进地抛弃过去,而是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这背后是超过4500万用户的巨大基盘)的同时,通过ID.AURA这样的先锋产品,向用户和行业清晰地传递转型的信号和决心,为未来大规模的新能源产品导入铺平道路。这是一种稳健而务实的转型节奏,既要拥抱未来,也要守住当下。
更进一步看,巡展本身的空间设计——“新境空间”的灵感源自莫比乌斯环,以其无限循环的寓意——恰恰是对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的绝妙隐喻。四十多年的深耕,大众已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4500万中国用户“值得信赖的伙伴和可靠品质的象征”。莫比乌斯环象征的“无限循环”,可以理解为大众与用户之间长期积累的信任关系的延续,也可以解读为品牌在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不断自我革新、突破边界的决心。成都站的空间内,数字光影与交互式陈列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融合机械美学、精致设计与情感张力的先锋艺术装置,都在试图强化这种“同频共振”的体验,让观众不仅仅是看车,更是感知一个品牌在时代变革中的思考和行动。这种体验的营造,本身也是大众向“用户型企业”转型、强化情感连接的体现。
因此,当我们审视成都站的核心展品ID.AURA、全新一代速腾L和全新揽境时,它们的意义便超越了车型本身。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大众汽车正依托其深厚的中国根基和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加速本土化研发(如ID.AURA的中国专属平台),快速推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新能源产品(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并以务实的态度推进转型(现款与概念车并重)。其目标是明确的——在未来几年密集推出21款新能源车型,覆盖从紧凑级轿车(如ID.AURA定位)到全尺寸SUV(如ID.EVO、ID.ERA)的各个核心细分市场。而成都站,作为连接西南市场的重要节点,正是这一宏大转型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章节。它向西南乃至全中国的消费者和市场宣告:大众的电动化未来,不仅已经到来,并且是深度植根于中国这片沃土,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未来。这份“中国DNA”,将成为大众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巡展的每一站,特别是成都站上的ID.AURA及其伙伴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大众汽车的转型之路,正前所未有地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
来源:汽车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