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苏家围九世祖地 #四世祖苏秀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1:18 1

摘要: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苏氏,明代葬九世祖苏义峰夫妇于此。穴取卯山百向,坐山88度。据苏氏族谱记载,苏家围建村于洪武十四年(1381),苏东坡11世孙苏秀弘任广州府东莞县京山巡检时,以长子苏逸承籍,携家属落居合水,定名苏围。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苏氏,明代葬九世祖苏义峰夫妇于此。穴取卯山百向,坐山88度。据苏氏族谱记载,苏家围建村于洪武十四年(1381),苏东坡11世孙苏秀弘任广州府东莞县京山巡检时,以长子苏逸承籍,携家属落居合水,定名苏围。

苏家围掩映在青山绿水包围之中,村北东江滚滚而来,向南而去。村西久社河潺漏汇入东江,村落山水环绕,古木参天,竹林成片。墓碑刻:明九世太祖考冠带大宝、号义峰苏公妣陈太孺人之墓。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九日安葬。

男:苏草、苏节、苏筒、苏第。2014甲午年十月廿日复修。笔锋夕照、黄石樵归、五显神光、古渡榕荫、古庙钟鸣、仙井峰峦、花桥春望、亭下渔歌。苏围八景,令人心旷神怡。明中期是苏围村建设的一个高峰期。

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修建东山苏公祠。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修建新大门屋。嘉靖二年(1523癸未)九世苏义峰修建苏公祠。以后相继修建回春堂、上厅屋、东山学堂。春眠报晓,书声琅琅。秋月皎洁,科甲盎然。明清时期该村秀才126人、贡生29人、举人2人、贡士3人,合共160人。

苏家围苏氏奉苏天荣为一世祖,奉开基祖苏秀弘(苏东坡11世孙)为四世祖。洪武十四年(1381)四世祖苏秀弘修建下大门屋。下大门为三合院形制,是苏家围年代最久的建筑,与本村清代发展的客家四合院式明显不同。八世祖苏东山优贡,官至桂林府推官。成化十七年(1481)建东山苏公祠,是苏家围现存最古老的祠堂,也叫永思堂。门联:汉室忠臣第,宋朝学士家。上联追溯苏武,下联便指苏东坡。九世苏义峰,即八世苏东山第三子。

嘉靖二年(1523)修建光化堂,俗称义峰苏公祠。祠堂主体面积16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中栋、上栋建于明代,下栋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加建。上栋在1964年被洪水淹毁,1966年重修。目前苏家围大部分人口是苏义峰后裔。

清中期是苏家围建设的另一个高峰期。村内现存建筑约70%建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塘唇屋(乾隆三十三年)、楼下屋(乾隆三十六年)、悦来屋(嘉庆十三年)、怡怡堂屋(道光六年)、梧冈书房(乾隆年间)、懿斋书房(乾隆年间建)。这时出现一些堂横屋样式的客家围屋,正是客家建筑文化在东江流域播迁发展的反映。

来自某岭起祖,奔腾踊跃,迢递前行十余里。展翅开帐,中抽一脉,左栖右闪,矫健前行。起伏顿跌,撒落平冈,断而复起,到头结穴。两水交汇,聚于明堂。去水无情,覆水难收。数代之内,丁咸无忧。于财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四世祖苏秀弘墓,回龙预祖,逆水特朝。开枝散叶,开宗富族,当之无愧矣。

来源:山水湖湘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