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浠水县巴河福利院内一场特殊的听证会落下帷幕,92岁的林某某老人接过检察院送达的不起诉决定书,颤抖着连声道谢。这起由老人祭祖引发的山林火灾案件,在当地检察机关的温情调处下,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日前,浠水县巴河福利院内一场特殊的听证会落下帷幕,92岁的林某某老人接过检察院送达的不起诉决定书,颤抖着连声道谢。这起由老人祭祖引发的山林火灾案件,在当地检察机关的温情调处下,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事件追溯至2024年3月30日,家住巴河镇福利院的林某某老人前往后山祭祖,焚烧纸钱后未彻底检查余烬便离开,山风引燃荒草造成大面积山林过火。经核查,火灾导致10.7528公顷土地受损,其中村民卢某某承包的6.7327公顷经济林被毁。公安机关以涉嫌失火罪立案后,卢某某提出赔偿要求,而靠每月380元低保生活的林某某根本无力承担。
案件移送浠水县检察院后,承办检察官黄葵敏锐察觉到案件特殊性。“若简单起诉,老人可能在羁押中度过晚年,矛盾也无法根本化解。”他在案件讨论时明确提出。该院迅速启动检调对接机制,办案组顶着盛夏高温,先后五次往返于福利院、受害村民家中和村委会之间。
调解中,检察官一方面向卢某某出示老人的低保证明、福利院生活记录,结合当地农村年收入水平分析赔偿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播放火灾现场视频,让林某某认识到行为后果。经过“背靠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老人女儿代为赔偿6000元,卢某某自愿谅解。
为增强处理透明度,检察机关特意将听证会设在福利院。七名由人大代表、林业干部、乡贤组成的听证员,在听取案件详情后一致支持检察机关作出的相对不起诉处理结果。
“浠水县检察院的司法温情,藏在五次高温奔波的调解路里,融在“背靠背”释法说理的耐心间,落在福利院专场听证的透明中。它不机械办案,既让老人明后果、免羁押,又帮受害村民获赔偿、解心结,以法理为基、情理为桥,把司法温度送到了百姓心坎上。”听证员、村支书周呈友评价道。
来源:浠检在线
来源:浠水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