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军发动了自冲突全面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空袭,出动超过800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覆盖范围横跨乌克兰中部、南部和东部多个城市。
9月7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骤然响起防空警报,随即传来密集的爆炸声。
俄军发动了自冲突全面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空袭,出动超过800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覆盖范围横跨乌克兰中部、南部和东部多个城市。
乌方确认,全国37处地点遭到攻击,仅基辅就有多栋居民楼受损,其中基辅政府大楼也遭到袭击。
这一幕不仅震动了乌克兰,也令国际舆论哗然,因为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三年多以来,乌克兰核心政府大楼首次被击中。
这意味着,普京态度已经改变,现在他正在向犹豫是否和谈的西方亮剑了。
空袭后各方反应
在此次空袭之前,俄军虽然多次对基辅实施打击,但大多集中在能源设施、军工厂及城市外围,很少触及象征政权中枢的行政区。
此次政府大楼受损,被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称为“敌方首次造成政府建筑受损,屋顶和高层楼层均受到破坏”。
无论是由导弹直接命中还是无人机残骸坠落所致,都意味着俄方在作战策略上的明显升级。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即发表讲话,呼吁西方盟友“将支持转化为更严厉的制裁和更多的武器援助”。
那么这次乌克兰遭受的空袭情况如何呢?
乌克兰空军称,俄军在当夜一共向乌境内发射805架无人机和13枚不同型号的导弹,其中包括“伊斯坎德尔-K”等战术导弹。
乌方防空部队拦截并摧毁了747架无人机和4枚导弹,但仍有9枚导弹和数十架无人机突破防御,造成全国范围的伤亡与破坏。
基辅市内已有至少2人死亡、十余人受伤,另有居民楼因坠落的残骸起火。
美联社和路透社记者在现场目击到内阁大楼屋顶冒起浓烟,直升机在上空投洒水桶进行扑救。现场画面迅速在国际媒体中传播,成为这次空袭的标志性画面。
俄罗斯这次空袭随即遭到了西方国家的谴责。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纷纷指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懦弱而无差别的打击”,并呼吁进一步支持基辅。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白宫表态称,“已准备好启动对俄新一阶段制裁”,虽然尚未公布具体措施,但态度明显比此前更加强硬。
对于这一情况,俄方有不同说法,
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打击行动锁定的是乌克兰的军工厂、无人机组装与维修设施,以及位于基辅郊区的物流基地,并强调“所有既定目标均被摧毁”。
针对基辅政府大楼被击中的情况,俄方予以否认,称没有袭击市中心的行政目标。
然而,从战果和现场损毁情况看,乌方与俄方的表态相互矛盾,但无论真相如何,这次袭击都已经突破了过去三年多的“默契”,令战事的烈度再度升级。
和谈症结
随着战火升级,俄乌和谈可能更难了。
特朗普上任之初曾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今年8月,他先后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并在华盛顿会见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外界一度以为“和谈的窗口”正在开启。
然而,几轮会谈之后,关键问题并未取得任何突破。
症结在于双方提出的条件。
俄罗斯坚持“先签协议,再停火”,而不是乌克兰及欧洲所期望的“先停火,再谈判”。这一顺序上的差别,实则隐藏着重大的战略考量。
对于乌方来说,没有停火就没有真正的谈判空间,边打边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而对普京而言,俄军在战场上的优势绝不能被轻易搁置。
如果贸然停火,乌克兰将获得喘息机会,西方的武器援助源源不断,俄方的优势地位可能转瞬即逝。因此,普京坚持要在“胜势”下签订协议,以巩固战场成果。
此外,俄罗斯的政治和法律约束也决定了其难以退让。
乌东四州已通过“公投”并被写入宪法,若在谈判桌上承认这些地区可能回到乌克兰,等于动摇自身的合法性根基。
普京清楚,历史上俄国因战败引发的内部危机不止一次:1905年的日俄战争失败直接诱发了1917年革命,而1989年苏联在阿富汗的挫败则加速了苏联解体。
因此,这场战争已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博弈,更是俄罗斯政治稳定与政权合法性的关键考验。
乌克兰的立场同样坚定。
泽连斯基明确表示,顿巴斯是乌克兰的“生命线”,乌军不会撤出。
乌克兰宪法也规定领土完整不可谈判,即便以全民公投的形式,也几乎不可能通过所谓的“领土交换”。
换言之,俄罗斯最看重的筹码恰恰是乌克兰最不能触碰的底线。
至于安全保障机制、军队规模、北约替代条款等,虽然存在谈判空间,但在领土问题无解的前提下,这些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不只是俄乌之间和谈条件,美国和欧洲的条件也存在分歧。
特朗普急于实现竞选承诺,所以选择接受普京的“先签协议再停火”方案,还一度放出“北约可能在乌克兰驻军维和”的设想。
但在欧洲内部,美国主导的安全保障设想未能达成一致,最终沦为一纸空谈。
正因如此,外界普遍认为当前的和谈困境并非源于外交技巧的不足,而是因为战场局势尚未分出胜负。
对俄罗斯而言,只有通过持续攻势、掌控更多土地,才能在谈判桌上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对乌克兰而言,唯有坚守阵地、获得西方更多支持,才不会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协议。换言之,战场才是真正的谈判筹码。
来源:微趣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