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智慧:我突然发现,人一旦开窍,所有事情都有规律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6:11 1

摘要:2008 年金融危机最凶的时候,有人问芒格:“您和巴菲特怎么总能避开雷区?是不是有什么独家预测秘诀?”90多岁的芒格叼着烟斗笑了:“哪有什么预测秘诀?我只是知道,凡是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全是骗局,这就是规律。”

2008 年金融危机最凶的时候,有人问芒格:“您和巴菲特怎么总能避开雷区?是不是有什么独家预测秘诀?”90多岁的芒格叼着烟斗笑了:“哪有什么预测秘诀?我只是知道,凡是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全是骗局,这就是规律。”

在场的人都愣了:这道理听着像废话,怎么就成了避坑神器

咱们总觉得 “规律” 是藏在书本里的复杂公式,“开窍” 是少数天才的突然顿悟, 比如爱因斯坦突然想到相对论,牛顿被苹果砸中就发现万有引力。

可芒格用一辈子证明:普通人所谓的 “开窍”,根本不是什么 “灵光一现”,而是终于攒够了 “规律积木”,能把零散的事情拼成完整的逻辑;而那些能搞定一切的 “规律”,往往简单到让人觉得 “这还用说”,只是大多数人非要绕着复杂的弯路走。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芒格的 “开窍方法论”:为什么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稀里糊涂,有的人一旦开窍,就像开了上帝视角,连赚钱、做人、做事都顺风顺水?

别等顿悟,先攒碎片

提到 “开窍”,咱们脑子里全是 “茅塞顿开” 的名场面:学生突然看懂了数学题,创业者突然想通了商业模式,打工人突然摸清了职场规则。

可芒格偏要泼冷水:“世界上没有突然的开窍,只有没被发现的‘碎片积累’。

就像拼拼图,你攒够了边缘碎片,才能慢慢看出整体轮廓,那些说自己‘突然想通’的人,只是忘了自己之前拼了多少块。”

芒格自己就是个 “拼图狂魔”。

他年轻时学过数学、物理、经济学,还偷偷跑去听法学课,甚至连心理学教材都翻烂了。

有人骂他 “不务正业”:“你一个做投资的,学心理学干嘛?” 他却不管,碰到有用的 “规律碎片” 就记在小本子上,比如 “损失厌恶”:人丢 100 块的痛苦,比赚 100 块的快乐更强烈;比如 “复利效应”:每天进步 1%,一年后能翻 37 倍。

这些碎片看似没用,直到他和巴菲特投资时,才突然拼成了 “决策规律”。

1988 年,他们决定重仓可口可乐。

当时很多人反对:“可乐就是糖水,市场都饱和了!” 可芒格拿出他的 “碎片拼图”:从心理学看,可乐的红色包装和经典广告能让人产生 “情感依赖”(这是 “条件反射” 规律);从经济学看,可乐的供应链遍布全球,竞争对手很难复制(这是 “护城河” 规律);从数学看,可乐每年都能涨价 1%,利润却能涨 5%(这是 “复利” 规律)。

拼完这些碎片,结论就出来了:买可乐肯定赚。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一笔投资赚了上百倍。

咱们身边的 “开窍” 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我有个朋友小张,以前做销售总开不了单,天天愁眉苦脸。后来他开始攒 “碎片”:记客户说 “太贵了” 时其实是想要折扣(这是 “谈判规律”),记下午 3 点客户最容易分心(这是 “精力规律”),记送小礼物比说漂亮话更有用(这是 “人情规律”)。

攒了半年,他突然 “开窍” 了:原来销售不是靠嘴甜,而是靠 “摸准规律投其所好”,后来他成了公司的销冠。

可太多人总等着 “突然开窍”,却不愿意攒碎片。

就像学英语,不背单词、不练语法,天天盼着 “突然就能流利对话”;就像做自媒体,不研究选题、不练文笔,天天盼着 “突然就爆火”。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骂过这种人:“他们就像坐在赌桌前等赢钱的赌徒,以为好运会自己找上门 ,可好运永远只给那些攒够了规律碎片的人。”

开窍的真相从来不是 “天上掉馅饼”,而是 “量变到质变”。

你今天攒一个 “职场规律”,明天攒一个 “赚钱规律”,后天攒一个 “人情规律”,攒够了,自然就能把事情看透,就像芒格说的:“我这辈子就靠 10 个核心模型活,可我花了 50 年才把它们攒齐。”

其实啊,越有用的规律,越像 “废话”

咱们总觉得 “规律” 越复杂越厉害, 比如炒股要看 K 线图、MACD、布林带,创业要做 SWOT 分析、用户画像、商业模式画布。

可芒格偏要拆台:“大多数人把简单的规律搞复杂,只是为了显得自己很专业。真正能救命的规律,简单到像‘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可就是有人不听。”

他最推崇的 “规律” 全是 “废话级别的简单”。

比如 “逆向思维”:想成功,先想清楚怎么会失败。他投资时从来不说 “我要赚多少钱”,而是说 “我绝对不能亏本金”“我不能投不懂的行业”“我不能跟着市场情绪走”。

就像他说的:“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里,这就是最管用的生存规律。”

1999 年互联网泡沫时,无数人劝他买科技股,说 “这是未来趋势”。

可芒格用 “逆向思维” 想了想:“我不懂科技股的商业模式,买了可能会亏本金;市场现在太疯狂,跟着买可能会被套,所以绝对不能买。” 结果泡沫破裂,那些买科技股的人亏得底裤都没了,他却一分没亏。

有人问他怎么忍住诱惑的,他说:“遵守简单规律比什么都难,可一旦遵守了,就不会掉坑里。”

咱们身边的 “有用规律” 也全是这种 “废话”。

比如职场规律:“少说话,多做事”,可就是有人天天摸鱼还爱抱怨,最后被裁员;比如赚钱规律:“赚慢钱比赚快钱稳”,可就是有人天天想一夜暴富,最后被骗;比如健康规律:“早睡早起身体好”,可就是有人天天熬夜,最后生病住院。

我老家有个亲戚,开了家小饭馆,生意一直不好。

后来他听了芒格的 “简单规律”,只做了三件事:食材必须新鲜(“诚信规律”),分量比别人多一勺(“口碑规律”),晚上 10 点准时关门休息(“节奏规律”)。

就这三件简单的事,半年后饭馆天天满座,可之前他天天研究 “餐饮管理大师课”,学那些复杂的 “成本控制公式”,反而越搞越差。

芒格说:“聪明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不是聪明人知道更多复杂规律,而是聪明人能把简单规律执行到底。”

就像减肥,最有用的规律就是 “少吃多动”,可有人非要买昂贵的减肥药、办高端的健身卡,最后还是瘦不下来,因为他们觉得 “简单的规律不够高级”。

现在很多人被 “复杂规律” 忽悠了。

比如看养生文章,非要记住 “早上 7 点吃早餐最养胃”“晚上 9 点泡脚最补肾”,却忘了 “不熬夜、不胡吃海塞” 这个最简单的养生规律;比如学理财,非要搞懂 “基金定投的止盈止损点”“股票的估值模型”,却忘了 “不投不懂的产品” 这个最简单的理财规律。

规律的真相从来不是 “越复杂越有用”,而是 “越简单越本质”。

就像芒格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从来不用复杂的管理制度,就靠两条简单规律:“只投懂的公司”“让优秀的管理者自己干活”,可就是这两条规律,让公司成了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之一。

必须要明白,规律的终极作用是 “不犯错”

咱们总觉得 “开窍” 之后就能 “预测未来”, 比如知道哪只股票会涨,知道哪个行业会火,知道哪份工作能升职。

可芒格偏要打破这个幻想:“开窍不是让你变成预言家,而是让你变成‘避坑专家’。

世界上没有能预测一切的规律,但有能避开绝大多数大坑的规律,只要不犯错,就比 99% 的人强。”

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不是 “赚了多少钱”,而是 “很少犯大错”。

2000 年科技泡沫、2008 年金融危机,他和巴菲特都没踩雷,不是因为他们预测到了危机,而是因为他们遵守 “避坑规律”:不投杠杆、不投不懂的行业、不追热点。

就像芒格说的:“我们之所以能赚钱,不是因为我们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少犯了很多错。”

有个年轻的基金经理曾经问他:“怎么才能像您一样成功?” 芒格反问他:“你先告诉我,你绝对不会做什么?” 年轻人答不上来。

芒格说:“你连坑都不知道躲,怎么可能成功?我年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绝对不做这三件事:不借高利贷、不跟不靠谱的人合伙、不做违法的生意,就这三条,让我避开了无数大坑。”

咱们身边的 “开窍者” 也是这样。

我前领导李姐,在公司做了十年高管,从来没出过差错,有人问她秘诀,她说:“我没什么秘诀,就是知道三个‘绝对不’:绝对不替老板做决策、绝对不拿不该拿的钱、绝对不跟同事说坏话。”

就这三条 “避坑规律”,让她在复杂的职场里顺风顺水,而那些天天想 “怎么往上爬” 的人,反而因为急功近利栽了跟头。

可太多人开窍后总想 “预测一切”,结果反而犯了大错。

比如有人 “开窍” 后觉得 “新能源是未来”,就抵押房子梭哈新能源股票,结果亏得一塌糊涂;比如有人 “开窍” 后觉得 “直播能赚钱”,就辞掉工作盲目开直播,结果连房租都赚不回来。

芒格骂过这种人:“他们把‘开窍’当成了‘算命’,以为掌握了规律就能为所欲为,可规律从来不是用来冒险的,是用来避险的。”

开窍的终极意义不是 “赚更多钱”,而是 “活得更稳”。

就像老司机开车,不是能预测前面有没有车祸,而是知道 “限速、保持车距” 这些规律,所以很少出事故。

芒格在 90 岁生日时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收获,不是财富,而是终于明白:人生的成功,不是看你做对了多少事,而是看你避开了多少坑。” 而避开坑的秘诀,就是掌握那些简单的规律 —— 这才是 “开窍” 的真正智慧。

写在最后

看了芒格的 “开窍逻辑”,你是不是突然明白:原来开窍不是 “突然变聪明”,而是 “攒够了规律碎片”;规律不是 “复杂公式”,而是 “简单到像废话的原则”;开窍的终极目的不是 “预测未来”,而是 “避开大坑”。

咱们普通人不用羡慕那些 “开窍的人”,因为开窍不是天赋,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今天记一个简单规律,明天执行一个避坑原则,后天攒一个碎片知识,慢慢就会发现,原来赚钱、职场、人情都有规律可循,就像芒格说的:“只要你愿意花时间琢磨,世界上就没有看不懂的事。”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 “我突然开窍了”,你别羡慕,先问问他:“你攒了多少规律碎片?” 下次再有人给你讲 “复杂的成功规律”,你别当真,先想想:“这是不是比‘不犯错’还简单?” 毕竟,芒格用 99 年的人生证明:真正的智慧,从来都藏在最简单的规律里 —— 只要你肯开窍去发现。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