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里,穿着粉色高定公主裙的18岁女孩,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站在堆叠着鲜花的舞台中讲话。
这几天,一段名为“浙江沪大小姐的升学宴”的视频在网上爆火。
视频里,穿着粉色高定公主裙的18岁女孩,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站在堆叠着鲜花的舞台中讲话。
今天是她的金榜题名日,亲人、朋友、同学为她准备了许多昂贵的礼物。
她的脚下堆着爱马仕礼盒、珠宝和限定款玩偶,连宠物狗都坐在镶钻的婴儿车里。
视频评论区有人留言说:“我活得还不如一只狗”、“真是人间富贵花”、“投胎是门技术活”......
女孩全程被围着拍照、切蛋糕,但是她好像并不开心,始终面无表情。直到小狗跳下婴儿车奔来找她,她才第一次露出笑容。
一条高赞评论这样说:“众星捧月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一、过度富养,会让孩子失去人生
家境优渥,父母能够随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从小到大从不缺钱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为什么视频里的这位“公主”并不受用呢?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空心病”,它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副主任徐凯文提出的。
说的是过度被满足物欲的孩子,价值观是有缺陷的,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存在“空心病”的心理障碍。
在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他们经常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也对学习生活感到迷茫无措。
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内心会充满孤独感,有的严重的会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
二、过度富养,会把孩子养成“败家子”
“中国稀土大王”蒋泉龙凭借着稀土生意积累了百亿身家。然而,他对儿子蒋鑫在教育上却简单地选择以金钱表达父爱。
他对孩子予取予求,使得蒋鑫养成了挥霍无度的习惯。年纪轻轻就拥有数十辆总价超2亿元的跑车,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
2018年,蒋鑫在社交媒体晒出的天价账单引发了轩然大波,一顿饭要消费41.8万元,加上酒水48万元,共计接近90万元。
尽管事后他称是别人买单,但是这种行为还是遭到了众多网友指责,其炫富和冲动消费可见一斑。
小时候越是被物质满足的孩子,越是缺乏爱的孩子,越是会过度消费。
因为习惯了想要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长大后也会延续这种行为模式。
不考虑物品的实际价值和自身需求,只冲动消费,花大钱买一些不需要的商品。
由于需求总是能被迅速满足,所以“等待”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变得极为困难。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如果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及时的满足,那么就会缺乏耐心。缺乏耐心就会导致个体难以抑制的冲动,必须要马上得到满足才能消解。
于是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只要遇到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才能收获成果的事,他们就很容易半途而废,不愿等待。
三、最高级的教育是在贫穷时也能给孩子“爱”
相反有的孩子虽然不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父母也没有亿万资产;
但是他们却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陪伴,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妈妈会在孩子倒掉没喝完的咖啡时说:“人总得要奢侈一下”。
孩子在长大后说:“妈妈没给我奢侈的童年,却给了我应对奢侈世界的能力。”
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在贫穷的环境中也能拥有豁达的心灵,在面对物质的匮乏时便不容易被打倒,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世界。
积极心理学的发起者马丁·赛格里曼曾说:“喝香槟、开跑车是愉悦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爱和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满足。”
-The End -
作者-慢慢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远川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