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8月,毛泽东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信,请他们给海伦·斯诺的战地采访提供帮助。然而硝烟扰乱了计划,直到1979年,海伦才将这封信送到邓小平手中。明天,包括这封珍贵的介绍信在内,3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照片,将亮相国家博物馆“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
专题展布展进入尾声。 本报记者 邓伟 摄
本报讯(记者刘冕)1937年8月,毛泽东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信,请他们给海伦·斯诺的战地采访提供帮助。然而硝烟扰乱了计划,直到1979年,海伦才将这封信送到邓小平手中。明天,包括这封珍贵的介绍信在内,3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照片,将亮相国家博物馆“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
策展人黄黎说,展览希望展现“他人之眼”中的中国抗战,很多展品是首次展出。首展文物中包括一批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了苏联在抗战初期对中国的重要援助,包括物资运输路线、参战人员及牺牲细节等。
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会被铭记。1937年4月,海伦·斯诺穿越层层封锁抵达延安,专访了红军总司令朱德,系统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30余位中共领导人。当毛泽东得知她希望到前线采访邓小平和任弼时后,亲自写了一封介绍信。
遗憾的是,由于战事原因,海伦最终没有见到邓小平。她带着介绍信和采访资料返回北平,协助埃德加·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海伦递上了那封介绍信,诙谐地说:“邓小平先生,您真难找呀。”
展厅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飞虎队、白求恩、约翰·拉贝……他们的故事按照“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四个单元,展示着跨越国界的人性光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