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3:59 2

摘要:网上有传言,说牛津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下来了。听起来很神奇,甚至有点像“脱发的人戴帽子头发就长了”这种玄学。可别急着笑,我们来仔细看看,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有点悬,但最近确实有不少人开始认真琢磨,平时吃饭这点“小调料”,是不是也能对身体健康掀起点大风浪。

网上有传言,说牛津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下来了。听起来很神奇,甚至有点像“脱发的人戴帽子头发就长了”这种玄学。可别急着笑,我们来仔细看看,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酱油,咱们中国人餐桌上的老朋友,几乎每家厨房里都有一瓶。炒菜、拌面、蘸水,没有它就总觉得味道缺了点灵魂。而味精呢?虽然这几年它风评不太好,但小时候家里做汤没它就不香。问题是,这俩东西里都有一个“共同敌人”——钠,也就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钠摄入过多,和高血压的关系,已经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克,换算成食盐就是差不多5克。可现实呢?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吃进去的盐,差不多是这个标准的两倍,甚至更多。

酱油和味精虽然看起来不像盐那么直接,但它们里面的钠含量也不低。尤其是传统酱油,一勺下去,钠含量可能就接近每日推荐量的一半了。

关于这点,确实有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引起了关注。这项研究并不是只看酱油和味精,而是更广泛地探讨了“钠摄入”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是来自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其中包括一些亚洲饮食习惯的人群。

他们做了个实验,把人群分成两组,一组正常饮食,另一组则控制钠的摄入,比如不吃含盐高的调味品,包括酱油、味精、咸菜等等。持续观察几周之后,发现后一组人的血压平均下降了5-7mmHg,个别高血压患者甚至下降了10mmHg以上。

这结果虽然不是“马上就降”,但也足够让人警惕。特别是对于本身血压就有点偏高的人来说,减少钠摄入对身体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生理反应。

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限钠饮食对血压的控制效果确实不容小觑。特别是那些平常调味比较重的人,稍微控制一下盐分,血压就能有比较明显的回落。

味精,这个东西真是“躺着也中枪”的代表。很多人一看到“味精”两个字就条件反射地觉得它“不健康”“有毒”“伤脑神经”。其实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本身并不比食盐更可怕,甚至在钠含量上,比酱油和盐要低。

问题在于,很多人用味精的时候根本不看分量。炒个菜手抖一下,一大勺下去,那钠含量就上去了。味精本身没什么咸味,人们往往会在放了味精的同时依然放盐,结果就是“钠上加钠”。

所以不是味精本身有毒,而是它被错误地使用了。如果用得少、用得巧,味精反而能减少盐的使用,因为它能提升鲜味,让人对“咸”的需求下降。

很多人不知道,酱油的钠含量其实非常高。普通酱油每100毫升含钠量在6,000毫克左右。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勺酱油大概15毫升,里面就有900毫克的钠。

如果每天吃两顿饭,每顿都加一勺酱油,那就是1800毫克钠,已经接近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一天上限了。再加上汤、咸菜、加工食品?轻轻松松超标。

而现在超市里流行的“减盐酱油”,钠含量也只是降低了30%左右,仍然不容小觑。

所以说,不是酱油不能吃,但真的得控制量。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或者家族里有高血压史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调味陷阱”。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马上就降了吗?

这个“马上”得打个问号。人体血压的调节是个复杂过程,不是今天不吃咸的,明天血压就回到正常了。但对部分人来说,尤其是钠摄入超标严重的人群,一旦减少钠摄入,确实会在几天到一两周内看到血压下降的迹象。

医生们常说,控制高血压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少盐饮食”。这不仅仅是针对盐本身,而是对所有含钠的调味品、加工食品都要控制。酱油、味精、鸡精、辣酱、豆瓣酱……这些都得算进去。

不吃酱油和味精,只是减钠饮食的一部分,但对于钠摄入过高的人来说,这一小步可能就是改变健康的一大步

话说回来,知道归知道,做起来真难。尤其是在中国,饮食文化就讲究一个“味道”。你跟长辈说“少吃点酱油”,很可能换来一句“这菜你还想吃人味儿吗”。

这就是现实。饮食不仅是营养摄入,更是情感连接、文化传承。很多人明明知道咸了不好,但嘴巴不配合,心里也没法接受。

所以更实际的做法是“逐步减少”,而不是一刀切。比如炒菜时先少放点酱油,用点葱姜蒜提味;汤里少放味精,试试天然食材的鲜味。慢慢来,味觉会重新适应,身体也会慢慢受益。

高血压也不是一天造成的,改变饮食也得慢慢来。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还有一点得说清楚,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不怕。这种想法真的得改一改了。现在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压力水平,已经让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

饮食重口味,外卖多、加班多、运动少,这些都是“高血压的温床”。很多年轻人三十出头就发现自己血压偏高,甚至已经需要吃药控制。

所以如果你是个喜欢重口味、酱油味精不离手的人,那真的得注意了。少吃点咸的,不是“清汤寡水”,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血压这个东西,一旦高了,很难再回头。而且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没什么症状,但却可能悄悄伤害你的血管、心脏、肾脏。等到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晚了。

说到底,酱油和味精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它们是厨房里的小助手,也是血压升高的“隐形推手”。

如果你已经有高血压,或者家族里有这方面的问题,那真的得管住嘴了。不是说就不能吃,而是要学会“怎么吃”。换个低钠酱油,减少使用频率,尝试天然调料,都是靠谱的做法。

健康不是靠吃保健品吃出来的,而是从每一口饭开始的。别等到身体响警报了,才想起来戒口,那时候可能就晚了。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减少全球人群盐摄入量: 从证据到实施. 《心血管疾病进展》, 52(5), 363–38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020).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24小时尿钠和钾排泄: 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美国心脏学会杂志, 8(19), e012923。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