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局部泡沫,这是我入行后第四次。关于泡沫的研究,参见我之前的几篇文章《》、《》、《》等。投研层面、众生百态,已有很多著作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本文记录一个亲历者的心态建设,如何不被泡沫吞噬?如何不为其痛苦煎熬?
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局部泡沫,这是我入行后第四次。关于泡沫的研究,参见我之前的几篇文章《》、《》、《》等。投研层面、众生百态,已有很多著作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本文记录一个亲历者的心态建设,如何不被泡沫吞噬?如何不为其痛苦煎熬?
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目瞪口呆—患得患失—痛苦煎熬—冷眼旁观的过程。
我第一次亲历泡沫是2005—2008年,那时刚入行,对泡沫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上,似乎郁金香热、科网泡沫都是历史尘埃中的事,与现实生活无关。岂料一入行就亲历历史,并且那时专职港股策略、每年有一段时间BASE在中环,对狂热和崩盘的感受更加深刻。
那几年的大起大落,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后面我还用了很多年去复盘、去回顾,一帧一帧地还原。原来书上写的都是真的,现实世界不遑多让。那段经历提炼的思维模型,对后续的投研至关重要。曾经沧海难为水,晚四年入行的朋友可以说错过了一个时代。
2013年转战买方,觉得要躲几年熊市,岂料又是一个牛市的起点。所以我现在很能理解什么叫“阴至极则阳生,阳至极则阴生”。2016年初熔断时,茅指数就已经启动;2021年茅宁见顶后,小票开始走牛。所以均衡是短暂的,泡沫的产生和陨落才是资本市场的常态。
对于创业板泡沫,我真是羡慕嫉妒恨。我明明经历过2005—2007年的“蓝筹泡沫”,为什么还是会错过。即便后来崩盘了,即便很多人都无法全身而退,但那几个月的收益实在太诱人,所以我念念不忘、患得患失,这世界到底有没有一种即可以吃到鱼尾又能全身而退的方法。为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偷盗又不被抓住”,但最终实在找不到可行、符合逻辑的办法。所以,我只好放弃对泡沫的追逐,期待以后不要再碰到这种事情,可以让我们安安静静做投资,不要人群汹涌、心烦意乱。
可天不随人愿,2020年泡沫又来了,这次是茅宁。我很无奈,我确信很多股票会从高位跌70%--80%、最终一地鸡毛,我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能力全身而退,所以只能空仓。实际上,2020年剔除新股后3810只股票,上涨比例只有56%、中位数只有4.26%,也就是说不参与泡沫就是负收益,还不如空仓。
这段时间我投研上没有任何犹豫,不复2007年的“目瞪口呆”和2015年“患得患失”,但心理上是痛苦的。我明明在做正确的事,但没有得到奖赏,净值大幅落后、客户不断赎回,备受嘲讽。
其实这段时间最痛苦的还不是落后和赎回,而是一些客户从人品上质疑我。他们认为我渎职懒政,拿着管理费不做事。最终你拼了命想要呵护的人对你却是这种评价,就像当年以一己之力、守卫宁远的袁崇焕,最终被反间计凌迟处死。行刑之时,无知百姓蜂拥而至、抢夺其肉,真是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这就是他拼了命保护的大明百姓!那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随波逐流,反正最终跌了也可以怪市场。
这段时间,我经常陷入痛苦和困惑中,甚至质疑这个行业的意义,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这行?直到我看到孔子的一句话!《论语·卫灵公》中有个故事,孔子及其弟子被困陈蔡之地,饥寒交迫、非常困顿,此时子路问“君子亦有穷乎?”意思是说“老师你一直教导我们做君子,但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如此穷困”。此时所有弟子停下手中的活,等待孔子的回答,而孔子的哲学大厦也在这一刻陷入危机。
孔子本来有两种方式糊弄:其一,他可以说“马上就会好转,等我们到了楚国···”。这就类似对在泡沫中坚持的我们说“马上就要跌了,跌了客户就会回来···”但这种回答显然在计算功利得失,只要短期不兑现、马上被证伪,会迎来更大的危机。其二,孔子还可以有更忽悠的方式,他可以说“做君子,这辈子不会有好报,但是下辈子会好···”。这种宗教式的回答,无法被证伪,就像说“泡沫最终会崩,参与的人都会死···”
但孔子的伟大在于他没有回避问题,他只说了四个字,即“君子固穷”。就是说“君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回报才做君子,而是君子本来就是这么做的。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固”,本该如此!
2021年我看到这句话,豁然开朗,这么多年的困惑一扫而空。我不参与泡沫,不是因为它马上要跌、也不是期待别人会死,而是以我的性格、认知和方法论,我本来就不会参与。既然你本来就不会参与,又何苦因为他人获利而烦恼呢?
至此,除了方法论,我从心理上也完成了闭环。
其一,泡沫的产生和陨落是资本市场的常态。过去是、现在有,将来也是如此。对此不能采取回避和鸵鸟的态度,不是上天针对你,而是二级市场本来如此。
其二,以我的方法论和能力,抓不住就是抓不住,也不用困惑和反思。很多人对泡沫和牛市念念不忘是因为其觉得只有牛市才可以赚钱,实则不然!自从发现了“第三象限投资”后,我们的复合收益率也开始改善,这是一种更安心的赚钱方式。详见我之前的文章《》、《》、《》。
其三,人群和客户的反应也再正常不过,人性难以改变,所以我们还是要筛选客户。我们只按照自己的本心和本分做事,做正确的事大概率会有好结果,但做正确的事不是单纯为了好结果,而是本应如此。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来源:凌鹏的策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