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会因这首悯侬怀疑李绅的人品?当年诗里为农夫喊出的苦到头来竟成了他握权时懒得再撇的人间实景。李绅这事说穿了就是"未得权时谈悲悯得了权后露狰狞的经典戏码。年轻时没占过权力的甜,站在田梗上看农人弯腰还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共情。
写粒粒皆辛苦的李绅转头就当酷吏,原来诗和远方抵不过权力的腌臜。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李绅。
谁会因这首悯侬怀疑李绅的人品?当年诗里为农夫喊出的苦到头来竟成了他握权时懒得再撇的人间实景。李绅这事说穿了就是"未得权时谈悲悯得了权后露狰狞的经典戏码。年轻时没占过权力的甜,站在田梗上看农人弯腰还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共情。
那会他眼里的民是和自己隔着一层却能望见的鲜活人,可中进士握了权,位置一换视角跟着变了。曾经让他落笔的辛苦成了治下之民,就该如此的理所当然。当年揣着的悲悯早被官场的油腻泡成了"狠辣才是治世良方"的歪理。
后来他当地方官时为了政绩硬逼百姓改种经济作物,赶上灾年也不许减赋税。民间骂他李阎罗,这哪还有半分写《悯农》时的影子。说白了他写的或许不是真悲悯,只是没掌权时的人间观察日记。就像有些人没发财时骂拜金,发了财比谁都抠门,本质是没尝到甜头似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权力这东西确实是面镜子,能照出人心底的肮脏。李绅的前后反差是思想变了,是没权时藏着的自私,得权后冒头的贪婪,终于不用再裹着悯农的外衣罢了。诗是好诗人是真不行,这大概就是文字可以装深情,权力才敢露本相。
来源: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