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号, 法国外长巴罗结束了他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他的最后一站选在了上海,在离开上海登机前,他还送给了中方25个字,即“我们需要法中两国建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的关系”,说直白点就是,呼吁中法两国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对于巴罗而言,他这次的访华之行,应
访华行程结束,法国外长离开上海之际,登机前送中方25个字,这25个字是什么?王毅外长又做了什么样的表态呢?
3月28号, 法国外长巴罗结束了他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他的最后一站选在了上海,在离开上海登机前,他还送给了中方25个字,即“我们需要法中两国建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的关系”,说直白点就是,呼吁中法两国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对于巴罗而言,他这次的访华之行,应该是收获挺多的,至少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基本达成了说服中方延长干邑反倾销调查周期的目标。去年10月,欧盟紧随美国脚步,投票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随后中方对欧洲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其中对法国干邑品牌的影响最大。其次,关于巴罗呼吁的中法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的这件事,王毅外长也是当面把话说破,给出了直白的回应,“中国视法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伙伴,愿意深化传统领域合作,鼓励相互投资,拓展新兴领域合作,赋予中法合作新动能”。
就在巴罗访华的同时,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也开启了他的首次中国之行。访华期间,谢夫乔维奇不仅强调,中欧在解决双边和全球问题以及处理分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中欧合作的质量不仅影响欧盟的产业,还影响全球经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则是计划4月开展访华之行。为什么欧洲官员相继跑来中国,并且还主要将目光锁定在合作问题上?主要原因还是与当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待欧洲国家的态度有关。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肆无忌惮的挥舞“关税大棒”,不仅仅只针对中国,就连美国的盟友也未能幸免,欧盟自然也在其中。特朗普就曾多次宣布要对欧盟加征25%的关税,其中着重提到出口自欧洲的汽车。而汽车产业无疑是欧盟的支柱型产业,美国对其加征25%的关税,必然会重创欧洲的经济。
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欧洲国家采取了三种方式来应对:首先,就是展现其强硬立场,如果特朗普征收关税,欧盟将采取报复措施;其次,就是向特朗普政府示好,包括但不限于降低自身对美关税,承诺与美国相互投资,放宽针对美企的法律法规等,以此来“讨好”特朗普政府,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在关税问题上对欧盟手下留情;最后,就是向中国“求助”,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来抵消对冲掉美国关税威胁可能对欧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过,说到这里,有一件事还是要说清楚的,虽然这次法国外长“说服了中国延长干邑反倾销调查周期”,但这只是我国合作交流诚意的一种展现,接下来就是法国方面展现诚意的时候了,如果马克龙政府继续选择跟风美国,充当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帮凶”,那不好意思,中国的反制措施必将继续。说到底,无论是中法经贸合作,还是中欧经贸合作,最终的结局走向还是要看法国和欧盟对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合作诚意,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值得中国信赖的合作伙伴。
除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外,让欧洲国家看向中国的另一个原因则事关俄乌冲突。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经公开表示,巴罗访问中国,乌克兰问题是最重要的优先议题之一。同时,他还直言,希望中国在未来的和平谈判等问题上发挥作用。并且还给出了几个理由,一是中国此前提出过相关的倡议,并且该倡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二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独特的责任和能力。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和欧洲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存在明显分歧,特朗普为了能够尽早的解决俄乌冲突,不仅出卖乌克兰,还自欧洲的安全利益于不顾,而除开美国,现在放眼全球要想再找一个在国际上有足够话语权且信守承诺的大国,也就是只有中国了。
来源:凤凰卫视金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