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看着手中那张诊断书,上面写着"抑郁症、焦虑障碍"的字样,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着他的心。
王建明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儿子病房里那张苍白的小脸,心如刀绞。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和医疗设备的轻微响声。
他看着手中那张诊断书,上面写着"抑郁症、焦虑障碍"的字样,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着他的心。
医生刚刚告诉他,十二岁的儿子王浩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严重的抑郁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然是三个月前儿子无意中说出的一句"卧槽"。
51岁的王建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时的反应会把事情推向如此严重的地步。
他回想起那个晚上,儿子撞疼了头后下意识的一句话,自己雷霆般的怒火,还有接下来那一系列严厉的惩罚措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他能重新选择那一刻的回应,如果他当时能够先关心儿子有没有撞疼,而不是第一时间指责那句脏话...
但世上没有如果。
看着妻子在病房里默默流泪的背影,看着儿子那双失去光彩的眼睛,王建明终于明白,有些话一旦说出口,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01
三个月前,王建明还是那个在朋友圈里被称为"模范父亲"的成功人士。
作为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他事业有成,在商界小有名气。
朋友们都羡慕他,不仅事业成功,家庭也很幸福。妻子刘芳温柔贤惠,是一名小学老师,儿子王浩聪明懂事,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的好学生。
王建明的教育理念来源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他的要求极其严格。正是这种严格的教育,让他从一个小县城走到了大城市,从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变成了公司总经理。
"严师出高徒,这个道理是永远不会错的。"王建明经常这样对朋友们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不严格管教怎么能成才?"
在王建明的严格要求下,王浩从小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三岁开始学钢琴,五岁学围棋,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
英语、数学、语文、书法、绘画...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都被各种培训班占满。
"浩浩,别人在玩的时候,你在学习,这样才能超越别人。"这是王建明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爸爸,我想和同学去公园玩。"王浩有时候会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
"公园有什么好玩的?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将来怎么和别人竞争?"王建明总是毫不犹豫地拒绝。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王浩确实很优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各种竞赛证书、奖状贴满了他房间的墙壁。老师们都夸他是个好学生,同学们也都羡慕他的成绩。
王建明为此感到非常骄傲。每次参加家长会,听到老师夸奖王浩,他都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
02
但刘芳对丈夫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担心。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见过太多因为家庭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她发现王浩虽然成绩优秀,但缺少了同龄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建明,浩浩才十二岁,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刘芳经常这样劝说丈夫,"我看他最近眼神里都没有光了,总是闷闷不乐的。"
"什么叫没有光?"王建明不以为然,"他现在这样多专注,多认真。小孩子嘻嘻哈哈的有什么用?现在不吃苦,以后吃一辈子苦。"
"可是他连笑都很少笑了。"刘芳心疼地说道。
"笑能当饭吃吗?能考上好大学吗?"王建明的语气很坚决,"你看隔壁老李家的儿子,从小就是这样培养的,现在考上清华了。人家父母多有面子!"
"但是李家儿子现在在大学里得了抑郁症,你知道吗?"刘芳试图用事实来说服丈夫。
"那是个别现象,不能因为个别例子就否定整个教育方式。"王建明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争论在他们家里几乎每周都要发生一次。刘芳越来越担心儿子的心理状态,王建明却认为妻子太过溺爱孩子。
夫妻之间的分歧也让家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王浩敏感地察觉到了父母之间的不和,这让他更加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表现会引发父母的争吵。
"妈妈,你和爸爸是不是在为我的事情吵架?"有一天,王浩悄悄问刘芳。
"没有,大人的事情你不用管。"刘芳强颜欢笑,但心中的担忧却越来越重。
03
随着年级的升高,王浩的压力越来越大。
六年级的课程本身就比较紧张,王建明还给他加了更多的课外学习任务。每天放学后,王浩要先完成学校的作业,然后是各种练习册和模拟题。晚上九点以后还要练琴一小时,背诵古诗词半小时。
"爸爸,我能不能少背一点诗?太晚了,明天还要早起上学。"王浩有时候会疲惫地请求。
"少背一点?那别人背的比你多怎么办?"王建明严厉地说道,"现在偷懒,将来就会后悔。古诗词能够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这是投资!"
王浩只能咬牙坚持。但长期的高强度学习让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经常头疼,注意力也开始不集中,有时候在课堂上会突然发呆。
班主任张老师注意到了王浩的变化。
"王浩,你最近怎么了?看起来很疲惫的样子。"张老师在一次课后单独找他谈话。
"没什么,张老师,可能是最近学习有点累。"王浩不敢说出真实情况,害怕老师告诉父母。
"你在家里学习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张老师继续询问。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我爸爸说要比别人努力才能超越别人。"
张老师皱起了眉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承受着过度的学习压力。
"王浩,你记住,学习重要,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重要。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老师。"
王浩感激地点点头,但他知道自己不敢真的去找老师。父亲曾经明确告诉过他,家里的事情不能对外人说,这是家风问题。
04
转折点出现在三个月前的一个周六晚上。
那天是期中考试后的第一个周末,王浩考了班级第二名,比第一名只差了两分。按理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王建明却很不满意。
"怎么又是第二名?上次也是第二名,这次还是第二名,你什么时候能拿第一?"王建明看着成绩单,语气中满含着失望。
"爸爸,我已经很努力了,这次数学只错了一道题..."王浩试图解释。
"错一道题就是不够仔细!"王建明打断了儿子的话,"别找借口,找借口就是逃避!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增加一小时数学练习!"
王浩听到这个决定,心中涌起一阵绝望。他已经每天学习到晚上十点半了,再增加一小时就是十一点半,而他六点半就要起床上学。
"爸爸,我能不能..."王浩想要请求减少一些其他的学习任务来平衡时间。
"不能!"王建明坚决地拒绝,"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不能减少,只能增加!"
那天晚上,王浩坐在房间里做奥数题。这是一套王建明新买的练习册,题目比平时的要难很多。他已经做了两个小时,但还有好几道题没有做出来。
看着窗外其他人家已经熄灯,王浩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疲惫。他多么希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可以睡个懒觉,可以看看电视,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耍。
"这道题怎么这么难啊!"王浩小声嘀咕着,声音中带着哭腔。
他已经算了很久都做不出来,越来越急躁。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模糊了他的视线。
就在这时,他不小心把铅笔掉到了地上。弯腰去捡的时候,因为视线模糊,头重重地撞到了桌角上,疼得他眼冒金星。
"卧槽,疼死我了!"王浩捂着头,下意识地喊了一句。
这句话恰好被路过房间的王建明听到了。王建明原本是想来看看儿子的学习进度,没想到听到了这样的话。他推门而入,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05
"你刚才说什么?"王建明的声音很冷,就像冬天的寒风一样。
王浩被吓了一跳,慌忙擦掉眼泪,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爸爸,我...我没说什么。"
"你以为我没听到吗?"王建明走到儿子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好好的孩子,怎么能说这种脏话?"
"我...我就是撞疼了头,一时着急..."王浩小声地解释着,声音颤抖着。
"撞疼了头就可以说脏话吗?"王建明的怒火越烧越旺,"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现在倒好,学会说脏话了!"
"爸爸,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王浩哭着说道。
"不是故意的?"王建明冷笑一声,"话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怎么叫不是故意的?是谁教你说这种话的?是你那些同学吗?我就说过,不要和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来往!"
王浩被吓得不敢说话,只是低着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哭什么哭?做错了事还有脸哭?"王建明看到儿子哭泣,更加愤怒了,"从今天开始,你给我把《弟子规》抄十遍!还有《三字经》抄五遍!什么时候抄完,什么时候才能做别的事情!"
"爸爸,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说了..."王浩哭着求饶。
"现在知道错了?晚了!"王建明毫不妥协,"必须要让你长长记性!还有,这个月不准看电视,不准出去玩,所有的课外活动都取消!"
说完这些话,王建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房间,留下王浩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泣。
刘芳在客厅里听到了争吵声,急忙跑到儿子房间里。
"浩浩,怎么了?"刘芳看到儿子哭得满脸都是泪,心疼得不得了。
"妈妈,我撞到头了,然后说了一句不好的话,爸爸很生气..."王浩抽泣着说道。
刘芳检查了一下儿子的头部,发现确实撞得不轻,已经起了一个小包。她心疼地抱住儿子,但又不敢在王建明面前表现出对儿子的过度保护,怕引起更大的冲突。
"浩浩,以后注意一点,不要说不合适的话,知道吗?"刘芳只能这样温和地提醒。
那一夜,王浩房间里的灯一直亮到很晚。
06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建明对儿子的管教变得更加严格。
除了罚抄《弟子规》和《三字经》,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矩:
"不准看电视,不准玩任何游戏,不准和同学出去玩。"
"每天晚上要背诵古诗词十首,不会背就不准睡觉。"
"说话要文明,走路要端正,坐姿要标准,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
"每天要写反思日记,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这些规矩贴在王浩房间的墙上,每一条都用红笔写得工工整整。王建明告诉儿子,这些规矩要执行一个月,如果表现好可以考虑减少,如果再犯错误就会增加更多规矩。
王浩在这样的高压管教下,变得越来越沉默。
以前还会和父母聊聊学校的事情,说说同学们的趣事,现在回到家就是埋头写作业、抄书、背书,很少主动说话。
"浩浩最近怎么不爱说话了?"刘芳在一次和王建明单独相处时问道。
"这样挺好的,说明他知道反省了。"王建明却很满意,"孩子就是要严格管教,不能放松。你看他现在多老实,多听话。"
但刘芳敏锐地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王浩的眼神变得黯淡了,笑容也少了,整个人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活泼了。有时候她叫他吃饭,要叫好几声他才反应过来,似乎总是在想什么心事。
"建明,我觉得孩子的压力可能太大了。"刘芳试图和丈夫沟通,"他现在看起来很不开心,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小孩子懂什么开心不开心?"王建明不以为然,"现在严格一点,以后他会感谢我的。你看他现在学习多认真,多专注,这就是进步!"
"可是..."刘芳还想说什么,但被王建明打断了。
"没有可是!"王建明的语气很坚决,"教育孩子是我的事情,你不要总是心软。心软出不了人才!"
刘芳只能无奈地叹气。但她心中的担忧却越来越重。
07
变化最先从学校开始显现。
王浩的班主任张老师注意到,这个一向活跃的学生最近变得异常安静。在课堂上,他虽然依然认真听讲,但再也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下课后,他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书。
"王浩,你最近怎么了?"张老师在一次课后单独找他谈话,"感觉你变得很沉默。"
"没什么,张老师,我很好。"王浩的回答很简短,但眼神中明显缺少了以前的活力。
"有什么心事可以和老师说,不要自己憋着。"张老师关切地说道。
王浩摇摇头:"真的没什么,我就是想更专心学习。"
张老师看出了孩子在说谎,但也不好过度追问。她决定给王浩的家长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
"王先生,浩浩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异常。"张老师在电话里对王建明说道。
"什么异常?成绩下降了吗?"王建明紧张地问。
"成绩倒是没有下降,但是他变得很内向,上课也不怎么积极发言了。而且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少了很多。"张老师说道,"我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可能是我最近对他的要求严格了一点。"王建明简单解释道,"他之前有些散漫,我在帮他纠正。"
"王先生,我觉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张老师建议道,"也许您可以和他好好聊聊,了解一下他的想法。过度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我知道分寸的,谢谢张老师关心。"王建明敷衍地回答。
挂掉电话后,王建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在他看来,王浩变得安静专注,这正是严格教育的效果。
但事实上,王浩在学校里正在经历着痛苦的心理斗争。
08
同学们开始议论王浩的变化。
"王浩怎么了?以前还挺爱说话的,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
"是啊,问他什么都不说,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吧,他爸爸对他要求特别严格。"
这些议论传到了王浩的耳朵里,让他更加难受。他想要和同学们正常交流,但又害怕说错话,害怕回家后被父亲知道。
"王浩,我们一起去踢球吧。"一天课间,好朋友小明邀请他。
"不了,我要看书。"王浩拒绝了。
"你总是看书,不累吗?"小明关心地问道。
王浩想说累,想说自己其实很想去踢球,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害怕这些话传到父亲耳朵里,害怕被指责不务正业。
"不累,我喜欢学习。"王浩违心地说道。
小明摇摇头,不再勉强他。
类似的拒绝越来越多,王浩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他就像被一层透明的玻璃罩罩着,看得见外面的世界,但触摸不到,也融入不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王浩看着其他同学三三两两地聊天玩耍,心中涌起巨大的孤独感。他多么希望能够加入他们,但他不敢。
"我必须回家写作业,我必须抄书,我必须背诗。"王浩在心中不断重复着父亲的要求,试图说服自己这是正确的。
但这种自我说服越来越困难了。
09
情况在一个月后变得更糟。
王浩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晚上躺在床上,他的脑海中总是反复出现父亲愤怒的面孔和严厉的话语。他害怕再次犯错,害怕再次被惩罚,这种恐惧让他无法安然入睡。
"妈妈,我睡不着。"一天深夜,王浩走到父母房间门口。
刘芳披上外套走出来:"怎么了,浩浩?"
"我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很多事情,然后就睡不着了。"王浩疲惫地说道。
刘芳心疼地抱住儿子:"想什么事情?"
王浩犹豫了一下:"想作业有没有做错,想明天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想...想会不会再让爸爸生气。"
这些话让刘芳心如刀绞。她意识到儿子已经承受了超出年龄的心理压力。
"浩浩,你不要想那么多,放松一点。"刘芳温柔地安慰道。
"我想放松,但是我做不到。"王浩的眼中含着泪水,"我总是害怕做错事,害怕说错话。"
刘芳把儿子带回房间,陪他躺下,轻抚着他的背,直到他睡着。但她自己却一夜未眠,心中的担忧像乌云一样越积越重。
第二天,刘芳试图和王建明谈论儿子的睡眠问题。
"建明,浩浩昨晚失眠了,我觉得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失眠?"王建明皱起眉头,"可能是学习太兴奋了吧,这说明他对学习有热情。"
"不是兴奋,是焦虑。"刘芳纠正道,"他说害怕做错事,害怕让你生气。"
"有一点敬畏心是好事。"王建明依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小孩子就是要有规矩意识。"
"但是他才十二岁!"刘芳的声音有些激动,"十二岁的孩子应该天真烂漫,而不是整天战战兢兢!"
"天真烂漫能考上好大学吗?"王建明反驳道,"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严格要求怎么行?"
两人又一次因为教育问题发生了争吵,王浩在房间里听到了父母的争吵声,心中更加愧疚和痛苦。
10
就在这时,王浩的成绩开始下滑。
月考成绩出来后,王浩从班级第二名掉到了第八名。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王浩的手在颤抖,他能想象到父亲看到这个成绩时的愤怒。
果然,王建明看到成绩单后暴跳如雷。
"第八名?你怎么考出这样的成绩?"王建明的声音在整个房子里回响,"我对你要求这么严格,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
"爸爸,我...我最近注意力有点不集中..."王浩试图解释。
"注意力不集中?"王建明冷笑道,"我看你是心思不在学习上!是不是觉得我管得太严,心里有意见?"
"没有,我没有意见..."王浩急忙否认。
"没有意见为什么成绩下降?"王建明步步紧逼,"说!是不是在学校里和那些不学习的同学混在一起了?"
王浩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摇头。
"从明天开始,学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王建明做出了更严厉的决定,"还有,《弟子规》再抄二十遍!让你长长记性!"
这个决定让王浩彻底崩溃了。他已经每天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半,再增加一小时就是十二点半。而且还要抄写二十遍《弟子规》,这意味着他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了。
"爸爸,求求你..."王浩哭着哀求。
"哭什么哭?哭能解决问题吗?"王建明毫不心软,"就是因为平时对你太松了,所以你才会退步!"
刘芳在一旁看着,心如刀绞,但她不敢当面反对丈夫,怕引起更大的冲突,让儿子承受更多压力。
那一夜,王浩房间里的灯亮到了凌晨两点。
11
第二天早上,刘芳发现王浩没有按时起床。她轻轻推开儿子房间的门,发现王浩还蜷缩在被子里,脸色苍白得吓人,额头烫得像火炉一样。
"浩浩,你怎么了?"刘芳急忙上前摸了摸儿子的额头,被那滚烫的温度吓了一跳。
王浩艰难地睁开眼睛,眼神涣散无光,声音虚弱得像蚊子一样:"妈妈,我头疼得要炸了,胸口也很闷,喘不上气来。"
刘芳看到儿子这副模样,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她急忙叫来王建明,两人手忙脚乱地把王浩送到了医院。
在急诊科,医生为王浩做了全面检查。血压、心率、血常规、脑部CT...一项项检查下来,医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孩子的身体指标都正常,但精神状态很差。"医生对王建明和刘芳说道,"我建议转到心理科做详细检查。"
心理科的专家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医生,她仔细观察了王浩的状态,又单独和他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谈话。
当医生走出诊室时,她的表情异常严肃:"你们是孩子的父母?我需要和你们详细谈谈。"
在医生的办公室里,专家拿出了诊断报告:"经过专业评估,孩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同时伴有焦虑障碍。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这个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让王建明和刘芳都愣在了原地。
"抑郁症?"王建明不敢相信,"他才十二岁,怎么可能得抑郁症?"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刘芳颤抖着问道。
然而,医生接下来所说的话,让王建明的身体瞬间就像如坠冰窟般的颤抖不已...
来源:小小心思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