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岭高原的壮美画卷中,丽香铁路如一条蜿蜒的“金色纽带”,串联起雪山、峡谷、古城与民族村寨,更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边疆稳定的时代使命融入其中。这条被誉为“美丽云岭天路”的铁路,自2023年11月26日通车以来,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也为滇西北地区注入
在云岭高原的壮美画卷中,丽香铁路如一条蜿蜒的“金色纽带”,串联起雪山、峡谷、古城与民族村寨,更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边疆稳定的时代使命融入其中。这条被誉为“美丽云岭天路”的铁路,自2023年11月26日通车以来,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也为滇西北地区注入蓬勃春潮,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与边疆振兴的动人篇章。
从地理贯通到心灵相通,搭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丽香铁路途经藏族、纳西族、彝族、白族、普米族等十余个民族聚居区,沿线各民族曾因山川阻隔而交流受限。铁路通车后,丽江至香格里拉的旅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18分钟,昆明至香格里拉也仅需4.5小时,极大便利了各族群众的日常往来。开通仅一年就发送旅客超317万人次,其中探亲、求学、商贸的本地居民占比显著提升。迪庆州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协作机制,组织致富带头人、游牧民、创业青年等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走访考察,促进人缘相亲、民心相通。曾经的茶马古道见证了多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今天的高原动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同时,更似一条洁白的哈达,以交通大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
从闭塞高原到开放前沿,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滇西北地区曾因交通不便,资源外运难、产业升级慢。丽香铁路开通后,货运量一年就突破41万吨,松茸、当归等高原特产通过“铁路快线”走向全国,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新机遇。煤炭、建材等物资高效输入,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小中甸货运站启用后,公铁联运模式激活了区域产业链,粉煤灰仓储、药材专列等项目相继落地,带动当地产业从单一农牧向综合物流、加工转型。旅游业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丽江古城、普达措国家公园等景点客流持续增长,香格里拉赛马节因铁路通达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传统节庆焕发新活力。沿线村民通过民宿、餐饮、旅拍等参与旅游经济,仅独克宗古城2024年接待游客量就破118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2.43%,冬季“淡季不淡”成为现实。
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成为文化传承的“守护线”。丽香铁路建设始终秉持“绿水青山与民族文化共融”的理念,为减少铁路对沿线生态的影响,坚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优先,全线在文笔海、拉市海、虎跳峡等环境敏感区共建设8座污水处理站,修建40余座沉淀池,支砌挡护设施约10.5万立方,绿化种植约18.7万平方米,确保铁路与雪山、草甸和谐共生。文化保护上,铁路不仅串联起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等文化遗产,更通过“扎西食集”主题餐吧、非遗体验游等创新形式,让藏式唐卡、锅庄舞等传统文化走出村寨,与现代旅游深度结合。当地“网红”齐春通过短视频推广家乡美食与风俗,铁路开通后其内容影响力倍增,民族文化借助“云端”走向世界。铁路不仅运输旅客与货物,更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动脉”。
天路生花,共绘团结发展新画卷。丽香铁路的春潮,涌动着民族团结的深情、边疆振兴的希冀。这条铁路不仅是钢铁铸就的轨道,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文化共生的长廊、边疆繁荣的基石。未来,随着丽香铁路辐射效应的持续释放,云岭天路必将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共同奋斗中书写雪域高原的盛世华章。(文/向攀 时媛琳 图/邱链恺)
编审:唐佳蕾 王月博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