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宇辉凌晨3点对3100万粉丝道歉后,瑶寨妇女月收入从800元涨到5000元,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商业逻辑
董宇辉凌晨3点对3100万粉丝道歉后,瑶寨妇女月收入从800元涨到5000元,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商业逻辑
“老天爷让我长得像兵马俑,就是告诉我——真正的价值在地下三千年的沉淀里。”
这话从董宇辉嘴里说出来的时候,直播间里安静了几秒。那是2024年1月的某个晚上,有观众留言说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他停下手里正在推销的商品,对着镜头讲了20分钟。
没有预稿,没有套路。
8000万人看了这段视频。心理学会转发了。但数字好像变得不重要了。
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什么?缺少真话。董宇辉说真话的方式很奇怪——他会在凌晨3点录视频道歉。
2024年5月20日,下午1点14分,他的抖音粉丝数跳到3100万。粉丝们开始刷屏庆祝。第二天凌晨,他出现了,声音有些发抖:“这个数字让我害怕,怕自己配不上。”
然后宣布把当天的直播收益全部捐出去。
6000万播放量。这次没人喊“买买买”。
害怕。这个词在他嘴里出现的频率有点高。当网友质疑“新东方老师只是英语好”时,他也没有愤怒,只是摊开手说:“我确实不是名校毕业,但教室的墙挡不住知识的风。”
随后翻出那些手写的40万字笔记。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是在证明什么。
也许是在证明,这个行业里还有人在认真做事。
广西的那场直播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因为400万在线观看,而是因为他穿着壮族服饰,笨拙地学唱山歌。那种不熟练的发音,反倒让人觉得真实。他说“农民的手比镜头更值得特写”。
百色芒果销量涨了200%。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那双瑶族手工布鞋。他试穿时随口说了句“千层底纳进365天阳光”,现场订了500双送粉丝。后来才知道,他专门找非遗传承人改良了防滑底。
瑶寨的妇女们月收入从800块涨到5000块。订单排到了2025年。
这种事情在直播行业里算是异类。大部分人想的是怎么快速变现,他想的是怎么让东西更实用。
牛津大学的讲台上,他用中英双语讲《诗经》。“粮食的乡愁是文明的DNA。”台下的英国学者说这是他们见过最生动的文化输出。
但董宇辉可能想起的是俞敏洪递给他的那把稻穗。“农业和教育一样,要等一季的成长。”
等一季的成长。这在快消费时代听起来像是某种反叛。
教师节那天,他悄悄回陕西乡村中学代课。学生记得他教大家用莎士比亚的句式写梦想。“语法会错,但理想永远没错。”课后教室换了新照明。校长说这是第7年了,每年都有匿名捐赠。
还有杭州机场那次。发现粉丝接机,他没有配合拍照,而是劝大家:“时间应该用来爱具体的人,比如给爸妈打个电话。”自费买了《平凡的世界》送给现场的人,签名写着“在平凡里看见星辰”。
《人民日报》把这列入“文明追星”典型案例。
有人统计过,他近两年累计捐赠教育资金超过800万。这个数字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过。
网友发现他连续5年在教师节凌晨给俞敏洪发感恩短信。凌晨的时间,也许更接近真心。
就像那个5月21日的凌晨3点。面对3100万这个数字,他选择说对不起。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觉得责任太重。
“流量会过去,但土地上长出的善意永远新鲜。”这是他常说的话。
在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人选择慢下来。在一个快速变现的行业里,有人选择等一季成长。
有读者留言:“我们不是追星,是在追光。”
光会害怕吗?也许会。因为它知道,黑暗有多深,责任就有多重。
来源:CI姐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