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谱(十八)大巢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0:51 1

摘要:大巢菜,学名救荒野豌豆,隶属豆科野豌豆属,是一种在全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巢菜从西北的广袤高原,到江南的水乡泽国,从东北的肥沃黑土,到西南的崇山峻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对大巢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

大巢菜,学名救荒野豌豆,隶属豆科野豌豆属,是一种在全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巢菜从西北的广袤高原,到江南的水乡泽国,从东北的肥沃黑土,到西南的崇山峻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对大巢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生态环境的维护,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长特点与特征

1. 形态特征

大巢菜植株高度通常在10 - 100厘米之间,茎呈攀援状,表面有微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有2 - 3分支,为植株的攀爬提供了便利。小叶2 - 7对,呈长椭圆形或近心形,长1 - 2.5厘米,宽0.5 - 1.5厘米,叶面上的叶脉清晰可见,犹如大自然绘制的精美脉络图。托叶戟形,通常有2 - 4裂齿,这是大巢菜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显著特征之一。

大巢菜的花通常1 - 2朵腋生,花冠呈紫红色或红色,这些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荚果长圆形,长2 - 3.5厘米,宽0.5 - 0.7厘米,成熟时为棕黄色,内含种子2 - 8颗。种子球形,直径约0.2厘米,种皮黑褐色,带有细微的斑点,每一颗种子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2. 生长习性

大巢菜具有较强的耐寒性,种子在3 - 5℃的低温条件下即可萌发。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从种子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仅需7 - 10天。大巢菜喜欢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对干旱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pH值为6 - 8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无论是肥沃的黑土,还是贫瘠的砂土,都能成为它生长的舞台。

大巢菜的生长周期约为200 - 250天,在不同的地区,其生长周期会因气候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南方地区,大巢菜一般在秋季播种,冬季生长缓慢,春季气温回升后迅速生长,4 - 5月开花结果;而在北方地区,大巢菜多在春季播种,夏季生长旺盛,8 - 9月收获。

二、大巢菜的危害

1. 农业危害

大巢菜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力,在农田中,它能迅速生长并抢占农作物的生存空间,与小麦、油菜等作物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据统计,在大巢菜危害严重的农田中,小麦的减产幅度可达10% - 20%,油菜的减产幅度甚至更高。

大巢菜的茎蔓具有缠绕性,容易缠绕在农作物植株上,导致农作物倒伏,不仅增加了收割的难度,还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此外,大巢菜还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如蚜虫、白粉病等,这些病虫害会通过大巢菜传播到农作物上,进一步加重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2. 生态危害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大巢菜的过度繁殖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会排挤其他本地植物的生长,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例如,在一些草原地区,大巢菜的大量入侵使得原本丰富多样的草原植被逐渐单一化,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三、大巢菜的作用

1. 饲用价值

大巢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其鲜嫩的茎叶可以直接作为家畜的青饲料,口感鲜美,深受家畜喜爱。据测定,大巢菜鲜草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5% - 20%,粗脂肪含量为2% - 3%,粗纤维含量为10% - 15%。将大巢菜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不仅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还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家畜提供全年稳定的饲料来源。

2. 绿肥价值

大巢菜具有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在农业生产中,将大巢菜翻压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因化肥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研究表明,种植一季大巢菜并翻压还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提高10% - 20%,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药用价值

在传统医学中,大巢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巢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4. 食用价值

大巢菜的嫩茎和嫩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在一些地区,人们将大巢菜采摘后,经过清洗、焯水等处理,可凉拌、炒菜、煮汤,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此外,大巢菜还可以加工成泡菜、腌菜等,延长其食用期限,丰富人们的餐桌。

四、大巢菜的消灭与控制

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是控制大巢菜生长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轮作,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大巢菜的生存空间。例如,在小麦 - 大巢菜发生严重的地块,可轮作玉米、大豆等作物,破坏大巢菜的生长周期,降低其种群数量。

深耕翻土可以将大巢菜的种子深埋地下,使其难以萌发。在秋季或春季,结合农田深耕,将大巢菜的残株和种子翻入土壤深层,可有效减少大巢菜的发生量。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农田清洁,也能减少大巢菜的滋生。

2. 化学防治

在大巢菜发生严重的农田,可选用合适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防治。对于禾本科作物田,可选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除草剂;对于阔叶作物田,可选用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掌握好用药剂量和施药时间,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菌来控制大巢菜的生长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例如,一些昆虫如象甲、叶甲,以大巢菜的叶片为食,可有效抑制大巢菜的生长;一些病原菌如白粉菌、锈菌,可感染大巢菜,导致其发病死亡。此外,通过种植一些与大巢菜竞争能力强的植物,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也能抑制大巢菜的生长。

大巢菜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特性的植物,既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又在饲料、绿肥、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全面、客观地认识大巢菜,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利用,实现大巢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