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3 月,某短视频平台上 "外卖骑手爸爸独自带娃送单" 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然而真相令人咋舌:"单亲爸爸" 是虚构人设,孩子母亲从未离开,连外卖服都是网购道具。这场精心策划的 "卖惨" 大戏,最终让主播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家人们谁懂啊!小区里有拐卖小孩的团伙!"
"紧急通知!教育局要取消暑假作业!"
"震惊!某明星移民外国转移资产!"
这些看似熟悉的话术,可能正悄悄侵蚀着我们的网络环境。今天带您通过真实案例,了解网络造谣传谣的法律红线。
【案例警示:流量密码背后的法律代价】
2025 年 3 月,某短视频平台上 "外卖骑手爸爸独自带娃送单" 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然而真相令人咋舌:"单亲爸爸" 是虚构人设,孩子母亲从未离开,连外卖服都是网购道具。这场精心策划的 "卖惨" 大戏,最终让主播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类似剧情不断上演:某主播虚构 "带养母艰难度日" 人设,直播带货月入百万;有人编造 "巴黎厕所丢失寒假作业" 谣言,引发全网关注;更有甚者利用 AI 技术伪造 "暴雨成灾" 视频,导致多地群众恐慌。
【谣言的五大伪装术】
【法律红线:从赔钱到坐牢的三级阶梯】
民事责任:侵犯名誉权需赔偿精神损失。如某主播虚构 "解救受困母女" 卖玉器,被判 "退一赔三"。
行政责任:散布谣言可拘留罚款。今年 3 月,某股民编造 "股东大会未通过" 谣言导致股价大跌,被行政拘留。
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将判刑。曾有人编造 "毒蔬菜" 谣言引发市场恐慌,最终获刑三年。
♀️【平台责任:不作为也要担责】
某短视频平台因未及时删除已辟谣的 "校园欺凌" 谣言,导致播放量超 200 万次,被依法处以 10 万元罚款。根据《民法典》,平台若放任谣言传播,将与造谣者承担连带责任。
【防谣指南:三步识破谣言套路】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点赞转发都可能成为压垮真相的稻草。当您看到 "为了孩子转发"" 不转不是中国人 "时,请记住:法律保护的是理性发声,而非情绪绑架。让我们共同筑牢网络防谣墙,对谣言说" 不 "!
来源:湘潭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