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全国20座城市都在上演马拉松的盛会。在无锡,网名“大正爱跑步”的王连正,和三万多名跑者在用“樱花粉”装点的街道上呼啸而过。程序员王研博招呼着跑团中出战首马的小伙伴注意配速,补充水分。在终点处的京东买药展位,营养师王占占录制着视频,讲解如何搭配营养补
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一站)鸣枪开跑
王连正(左)与房博
王乐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王研博(中)担任单位跑团团长
没有什么比在春暖花开时跑一场马拉松更令跑者开心的事情了。
3月23日,全国20座城市都在上演马拉松的盛会。在无锡,网名“大正爱跑步”的王连正,和三万多名跑者在用“樱花粉”装点的街道上呼啸而过。程序员王研博招呼着跑团中出战首马的小伙伴注意配速,补充水分。在终点处的京东买药展位,营养师王占占录制着视频,讲解如何搭配营养补充剂,缓解跑马后的疲惫。在武汉,王乐举着架在三轴稳定器上的手机,边以7分的配速跑步前进,边与直播间粉丝互动,进行着5小时的赛事直播。
当跑步已经从时尚变得日常,我们突然发现,很多草根跑者的世界已经不止于跑,他们找到了成绩之外,实现自我价值的新赛道,成为了某一细分领域的达人。
新机会
跑步热潮惠及草根跑者
时代的进步催生了跑步健身达人,也在很多人心中催生出了通过跑步改变生活的想法。嗅觉灵敏的社交媒体平台,大大小小的运动装备营养品厂商,几乎都在跑步热潮中发掘着新的机会。不知不觉中,跑步的逻辑正在改变。
中国人对跑步的爱随着GDP的增长和运动品牌的推波助澜逐年升温。这期间,本土运动品牌受益于普通跑步爱好者对国产运动装备的投资,逐步壮大后分走国际运动品牌的市场,渐渐成为国内跑步热潮的主动推手。
五年前,来自运动厂商的赞助主要流向顶级专业运动员,草根跑者的商业价值尚未被挖掘。2019年,某国内运动品牌曾经联合中国田径协会推出“国人竞速,全民畅跑”计划,悬赏百万巨奖冲击尘封多年的马拉松全国纪录。结果来自宁夏的运动员何杰在2023年和2024年无锡马拉松赛上两次改写全国纪录,捧走百万巨奖。
当年的中国马拉松“一哥”董国建曾经表示,“这份计划的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跑者涌现出来。这对马拉松赛事的举办、青年运动员的梯队建设,都是很好的激励。”
但董国建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跑步市场日益火热的同时,还获得了社交媒体平台的青睐。跑步热潮的聚光灯不再只照耀“山顶”的职业选手,越来越多的草根跑者、自媒体人、运动营养专业人士也分到了阳光雨露。
新人生
普通人靠跑步成为达人
跑步爱好者对马拉松着迷的一点,就是历经42195米的极限“自虐”,在大量多巴胺的刺激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找心中的答案。马拉松赛场成为了诞生“泪目”名场面的地方,这也吸引到了社交媒体流量,带来很多商业变现机会。
今年无锡马拉松的终点线,业余跑者、网名“小房跑不动”的房博用下跪的方式致敬王连正的一幕,被现场摄影师捕捉到,引发跑步圈的大量转发。两位跑者对跑步的热爱、对成绩的极致追求,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收获了从未有过的热度。这份热度改变着这些草根跑者的人生。
房博和王连正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他们在参赛前会详尽地记录自己备赛训练的过程、购买装备的心得以及对比赛的预期。无锡马拉松这次邀请了十余位世界田联白金标和金标职业运动员参赛,相比精英选手,房博、王连正这样的非专业跑者虽然没有享用赛后休息区的待遇,但他们在大众跑者和粉丝心目中毫不逊色。从终点线到更衣室短短100米距离内,他们从合影、签名到拍视频,身边围满了支持者,颇有明星的感觉。
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的跑步视频流量以百万计,草根跑者何以收获粉丝这么高涨的热情?王连正说,他也没法给出答案。如果没有席卷中国的跑步热潮,在山东从事汽车修理工作的王连正,不会和当下的生活发生交集。
起初,王连正和当仓库管理员的妻子王慧霞薪水并不高,他曾经的梦想之一,是能给怀孕的妻子多买上一个菠萝蜜。妻子对曾经在体校接受过三年正规长跑训练的王连正很看好,2017年,她鼓励王连正参加了在高密市举办的半程马拉松赛,一举拿到第九名以及400元奖金。第二年还是高密半马,王连正拿到了亚军和更多的奖金。从小埋下的运动种子在封存多年之后终于破土发芽,王连正也看到了通过跑步能获得的新机会。
随后,王连正自掏腰包跑上更高级别的赛场。2021年首次参加厦门马拉松赛,拿下国内组第五名;2023年无锡马拉松赛,以2小时19分27秒的成绩达到国家级健将水平。他泪洒终点线的一幕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从此将“大正爱跑步”推上跑步大咖的位置。
网络大咖与粉丝双向奔赴
王连正的成绩在进化,签约MCN公司后,他的执著和努力也通过精心打造的视频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据王连正介绍,2023年以前,他的跑步变现途径就是通过比赛拿奖金,一年的总奖金不会超过10万元。如今,他的视频专注跑步细节、装备评测和正能量的训练分享。在体育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共同推动下,获得了运动品牌的支持,通过广告植入、直播带货等方式,最终实现了商业变现。
房博在2023年自己的首个全马中跑出2小时27分的成绩后,开始与王连正一起拍摄训练视频。在2023年半年时间内,他参加了7场全马和7场半马赛事,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部分比赛路费支出,净收入接近10万元。他们俩还将继续参加柏林马拉松等国际大赛。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王连正坦言,自己最初是为热爱而跑,为改善生活而跑,至今初心仍未改变,也借此赢得了粉丝和商业合同。“我在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的粉丝也在支持我这种励志行动。我想这就是双向奔赴吧。”他说。
新赛道
跑步需要不停学习进化
长得帅、跑得快的业余跑步达人是当下跑步热潮中的顶流,却不是第一批实现“参赛自由”的跑步爱好者。不算帅也跑不快的自媒体人王乐,凭借自己边跑边拍又能写稿的实力,在2010年部分挣回了参加雅典马拉松的往返路费。如今,他凭借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在跑步潮中发掘属于自己的新赛道。
王乐任职于北京一家通讯公司,跑步是业余爱好。从自费买装备训练,到参加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他不断拓展自己在跑步圈的名气和人脉,并获邀出战2010年雅典马拉松赛。
能在马拉松运动的发源地希腊跑上自己的首个国外全马,王乐希望全程记录下来。“比赛中边跑边拍摄,拍了1000多张照片,回来之后就把自己雅典跑马的故事发在网上,吸引了八九家跑步杂志找我约稿。稿费覆盖了我的一部分路费。”王乐说。
从喜欢跑步,到通过跑步赢得装备、赚到稿费,王乐逐渐把爱好变成了职业。他先后加盟易跑网、悦跑圈,工作之余有更多机会受邀参加国内外的马拉松比赛,为运动装备产品做测评、写文章。他说:“我参加过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都获得了机票等赞助,回来通过写稿件帮助宣传。我在参赛的过程中,脑子里要想很多东西,最后写成文章分享给跑友,算是把自己逼成了跑步的自媒体人。”
王乐是最早捕捉到跑者强烈拍照需求的人。“我的首马是2007年参加北京马拉松赛,当时我一张单人的跑步照片都没有,只是到了终点时,我的同学在看台上离很远拍了一张我在众参赛选手中的照片。跑一次马拉松不容易,谁不想留下几张记录奔跑瞬间的照片呢?我那时就向各种国内赛事提建议,在比赛中提供摄影图文服务。”王乐说。
等赛事组织方纷纷签约专业摄影团队,为参赛跑者提供官方摄影服务时,王乐又将自己的服务升级为用手机视频记录赛事。他介绍道:“最早,我能跑又能写,之后的我能跑又能拍。2024年海淀马拉松,我拿着手机,背包里装上充电宝,边跑边录了四五个小时。等跑完回家再剪视频,发现自己又有了新本领。”
此后,王乐“进化”到全程直播自己跑马,因为这样更能获得粉丝的即时反馈。2024年广州马拉松赛时,他的越野包里装上直播设备和充电宝,手里举着稳定器,稳定器上架着手机,就这样边直播边完成了比赛。今年3月23日参加武汉马拉松赛时,他连续5小时的直播获得5.7万粉丝进出量,收获点赞23万。
当下跑步圈渐渐火起来的陪跑业务,王乐也已经开展起来。“比如客户跑全马想突破4个半小时,我就给他选择厦门马拉松,之后帮助他改进跑姿、效率,赛前陪他进行长距离训练。最后这位客户用4小时27分达成了完赛目标,非常高兴。”王乐说,其实陪跑不光要帮助客户达到成绩目标,更要给足情绪价值。“陪跑过程中前面要控制住速度,后程得给予鼓励。这期间还要拍照片、录视频,便于客户成绩达标后发朋友圈。当然,经历了整个过程,我们也成了朋友,彼此认可。”
营养师受跑步群体欢迎
最近王乐正在学营养师课程,再一次站上跑步热的风口。在跑者们日益追求跑步速度和跑步健康的当下,拥有专业背景的康复师、营养师,如同游戏中的“法师”,成为很受欢迎的角色。
王占占就是一位专注于跑者肠道健康的专业营养师,就职于京东互联网医院。当年她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未来的职业会和运动搭上关系。她学的是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对益生菌群功能的研究加市场开发。如今,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精准解答跑者的疑问。
王占占自己也一直坚持跑步,她享受和小伙伴们一起运动的时光。“别看大家年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交流起来就能看到他们对跑步的热爱,那种昂扬向上的心态真的会感染我。而大家也很愿意听我从专业角度分析跑步与健康的关系。”王占占说。
跑步聚会中永恒的话题是吃什么、如何跑得更好。“有些人喜欢跑完步喝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我就告诉大家,糖分过高的饮料会导致肠胃不适。点餐时我也会提出建议,注意碳水和蛋白质的比例,避免高糖、油腻食物。肠胃是脆弱的,过量饮食会引起肠胃不适。”王占占说,“作为营养师,我的价值就是帮助周边的人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刚进入职场时,我是不爱社交的人,但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和性格,更愿意与人分享,充分实现了自身价值。”
享受跑步社交带来的变化
跑步圈里有句话:一个人可以跑得远,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久。跑步社交甚至能让一个人变得热爱分享,甘于奉献。
1991年出生的王研博是一位IT程序员。2023年时他的目标是通过运动减肥。“我跑步前将近180斤,练习跑步后我最瘦到过128斤,身体上的变化让我变得更自信。每天无论晨跑或夜跑,都是自己独处的时间。不是必须为了什么目标,因为跑步本身就是意义。”
从不爱社交变为担任单位跑团的团长,他为跑友们事无巨细谋福利,看着同事们因跑步产生的身体变化,王研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周我投入在跑团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如果赛事临近,还要多花时间组织大家活动。比如赛前拉一次长距离跑,或者组织去跑山,提升跑坡能力。”王研博说,“跑团会要求成员每周各自报跑量任务。多少都行,但必须要完成,我会准备一些装备、补剂作为奖品发给大家。”
担任跑团团长没有收入,还挺占精力,但王研博却乐此不疲。他说:“我过去不是爱社交的人,但是忙跑团事务让我敞开了心扉,变得比较乐于和别人相处,而且我在单位的人脉也拓宽了,我很享受这种变化。”
几天前参加无锡马拉松赛,他不仅自己参赛,还要照顾参加首半马的小伙伴,王研博一路上没少操心。“大家年龄的跨度很大,跑步的目标也不一样,比如想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的,我会在补给方面充分保障;如果想去享受赛道,我就会给大家多拍拍照。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大家一起在这么美好的季节跑一跑、聚一聚,能顺利完赛享受跑步的乐趣就很好了,这也是我们跑步的初心。”王研博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褚鹏统筹/王咏李洋
供图/受访者、汇跑赛事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