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在污水检测中主要监测 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氨氮(NH₃-N)、pH值及色度 等指标,这些参数均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地方排放要求密切相关,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在污水检测中主要监测 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氨氮(NH₃-N)、pH值及色度 等指标,这些参数均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地方排放要求密切相关,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COD是污水检测的核心指标?
COD(化学需氧量)反映污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总量。根据生态环境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COD超标将导致水体缺氧、鱼类死亡。通常城镇污水COD限值为 ≤60mg/L(二级排放标准)。便携式水质测定仪可在现场快速完成COD检测,误差低于5%,比实验室方法更高效。
悬浮物(SS)对水质有哪些影响?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主要指污水中不溶解的颗粒物,浓度过高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并增加处理能耗。根据《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SS限值一般为 ≤400mg/L。通过光度法或重量法,便携式测定仪可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测定,帮助判断沉淀池与过滤工艺是否达标。
总氮和总磷为什么必须同时监测?
总氮(TN)和总磷(TP)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中国湖泊水质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藻类暴发与氮磷超标直接相关。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Ⅲ类水体总氮应 ≤1.0mg/L,总磷应 ≤0.2mg/L。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通常配备双温控消解系统,可在现场完成TN、TP的消解和比色测定,支持科研和执法取证。
pH值和氨氮如何影响污水处理?
pH值是最直观的酸碱度指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污水排放pH应在 6~9 之间。偏离此范围会影响生化处理效率并破坏生态平衡。
氨氮(NH₃-N)则是氮循环中的关键污染物,高浓度会造成水体毒性并加剧富营养化。GB 8978-1996 对氨氮的一级排放限值为 15mg/L。便携式测定仪采用标准比色法,能够在数分钟内完成氨氮定量分析,避免了实验室检测的滞后性。
色度检测为什么也被纳入指标?
色度是污水视觉污染的直观指标。虽然它不直接反映毒性,但会影响公众感知和下游水厂处理工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色度 ≤15度,而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一般要求 ≤50度。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通过光度法比色,可在现场即时完成色度分析,便于执法部门直观取证。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有哪些优势?
以 ERUN-SP9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测定仪 为例,它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预设水质对照曲线,结合快速检测预制试剂,能够在 30分钟内同时完成7项指标检测。主要优势包括:
内置双温控消解装置,支持COD、TN、TP等项目同步消解
锂电池供电,单次充电可完成 200次以上 测定
数据可无线传输,满足环保局、污水厂、科研单位需求
检测范围广,覆盖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河道湖泊等多场景
传统实验室检测需要采样、运输和固定场所,耗时长且受限多。而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可以实现 “带上设备即可测、立刻出结果”,满足环境执法、应急监测、科研实验、污水厂运行调控等需求。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和《“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推进,便携式智能化水质检测设备正在成为主流。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监测COD、SS、TN、TP、pH、氨氮及色度等关键指标,这些数据不仅直接对应国家标准限值,也是判断水质达标与否的核心依据。借助这种仪器,环境监测和污水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来源:赢润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