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昌县云台镇水稻育秧基地,自动育秧机高效运转,30秒就能育好一盘秧苗;通江县春在镇梅花鸡产业胶原蛋白深加工提取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绑扎钢筋、支模架,抢抓工期;恩阳区柳林镇的西部高端肉制品加工园区内,一头头生猪被精细分割后,每日凌晨便发往浙江、上海等地……
田畴沃野,春潮涌动。
平昌县云台镇水稻育秧基地,自动育秧机高效运转,30秒就能育好一盘秧苗;通江县春在镇梅花鸡产业胶原蛋白深加工提取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绑扎钢筋、支模架,抢抓工期;恩阳区柳林镇的西部高端肉制品加工园区内,一头头生猪被精细分割后,每日凌晨便发往浙江、上海等地……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农业发展正劲,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过去的一年,作为农业大市,巴中坚定落实“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围绕“5+2+3”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巴中样板”。
稳粮食 千方百计护好“粮袋子”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日前,2024年巴中经济形势发布,全市粮食总产量198.4万吨、增长1.2%,创历史新高。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作为农业大市的巴中,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粮食扩面增产,力争让“天府粮仓”装上更多巴中粮。2024年我市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为播面515.8万亩、总产量198.1万吨。就产量而言,超目标任务,比2023年的196.1万吨多了2.3万吨。
丰收的喜悦来自精准发力。
2024年,巴中市深入实施粮食稳面增产工程,以“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为抓手,创新开展市级粮油高产竞赛活动,建成61个粮油千亩高产片、26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示范带动全市粮食平均亩产提高3.9公斤、油料平均亩产提高6.6公斤,主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全市粮食播面515.9万亩、产量198.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1%、1.2%;油料播面167.3万亩、产量26.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6.0%,粮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藏粮于技,大田潮涌科技动能。通江县、巴州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6个单位入列2024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省级粮油高产竞赛激励名单,恩阳区、平昌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经验在全国推广。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巴中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是城乡“粮袋子”“菜篮子”的重要保供基地。
过去的一年,“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实施巴城“菜篮子”生产能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商品蔬菜种植基地1.65万亩,同比增长8.6%;新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改造提升集约化育苗场2个,新建辣椒初加工厂3个。新增待投产年存栏3000头以上种猪场2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稳定在1000个以上,全年生猪出栏324.69万头,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8万头左右。大力发展巴河特色水产,预计水产品产量增长4.75%。巴中市成功加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菜篮子”工程稳产保供全程可追溯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2023年度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巴中市再获“优秀”等次。
链产业 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三农”工作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保供,一个是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农民增收则离不开产业振兴。
时下,正是羊肚菌丰收的时节。在通江县新场镇红岩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内,一朵朵褐色“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机盎然地绽放在菌垄上。仅羊肚菌一项,今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60万元的收入。
放眼通江县,羊肚菌种植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县羊肚菌已形成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8000余亩,预计年产干品达55万斤,年产值达2.75亿元,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含种植大户)200家,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助力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5+2+3”产业体系。巴中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推进融圈建链,以“圈链”思维主动把巴中产业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内大循环等战略中谋划推进,找准自身定位,动态更新产业图谱,加快推进9个产业生态圈、19个重点产业链发展,以小切口、大纵深加快延链招引,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农业大市,巴中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围绕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强高端肉制品、生物育种、特色食用菌三条重点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2024年12月,巴中市现代农业产业高端肉制品投资推介会暨四季度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现场签约了农业产业项目15个、计划投资56.29亿元,这正是巴中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项招商行动的具体路径。全市全年三条重点产业链包装储备了项目77个,累计签约项目34个、金额147.77亿元。
按照“八清”要求编制现代农业“四图三库”,梳理入库行业知名领军专家人才32名、入库重点项目37个、骨干企业95家,发布实施《巴山肉牛养殖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1项,争取省级财政农产品加工项目专项资金3593万元。
新(改扩)建肉牛规模养殖场61个、南江黄羊适度规模场59个,巴山肉牛、肉羊分别出栏18.2万头、69.96万只。改造低产低效茶园3.01万亩,茶叶产量同比增长8.2%。
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天府粮仓·千园建设”为牵引,高效实施肉牛、食用菌、玉米等国、省级产业集群项目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41个,2个乡镇获批创建国家产业强镇,2个乡镇获批创建省级产业强镇。
数据显示,2024年,巴中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
成效远不止此,农高区建设破题起步。
随着《巴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打造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为目标的农高区正加速推进,重塑巴中农业经济地理版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脱贫成果也有力巩固。过去的一年,巴中市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群众增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实施夯基强本行动,持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22.7万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7万个,安排衔接资金定向用于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全市无一户漏测失帮。
美乡村 内外兼修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巴城出发,约半小时就到了恩阳区兴隆镇金鸭村,这里也是恩阳空港花海景区所在地,景区以格桑花为边带,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成片栽植木春菊、山桃草、马鞭草、金鸡菊等观赏花草,形成10万平方米的空港花海,每天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市民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金鸭村先后获得恩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巴中市AAAA级先进村党组织、巴中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振兴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恩阳区金鸭村美丽乡村文化空间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巴中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厕污共治”,建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村166个、新(改)建农村户厕3710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81%,“厕污共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启动南江县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项目建设,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0个,1个村荣获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村称号。南江县箭杆村《探索“四项机制”破除农村户厕建管难题》入选全省十大农村厕所管护典型范例。
强“硬件”,也抓“软件”,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巴中还持续完善“道德银行”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95个村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村(社区)入驻率达97%,移风易俗经验做法在全省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推进会上交流推广。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活力的重要举措。
2024年,巴中持续深化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向农业农村部申报2项拓展试验任务。同步推进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省级、市级试点,完成102项试点任务。持续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乡村服务站(点)1001个,交易各类产权125宗2.65亿元,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中期评估。
开展全面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行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679宗,交易土地经营权和林权46宗,银村直连支付成功超34亿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土地调解服务工作分别在全省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创新集体资产监管模式》《金融赋能“三链同构”助力壮大巴山肉牛》案例在全省推广。创新探索村级组织抱团成立“巴山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全市共成立“强村公司”41家,实现利润3500万余元。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广袤的巴中大地,正不断书写着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的“三农”发展新答卷。
来源:同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