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个数码爱好者,更是喜欢怀旧的人,我会经常去二手市场里淘电子老物件,以前几百块就能收个经典相机、老款MP3或者一台早年的翻盖手机。
当过时科技变成新潮流
谁曾想20年玩剩下的一些老物件,现在却又重新流行起来,特别是年轻人。
难道流行的潮流就是复古吗?还是说好的东西永远也不过时?
作为个数码爱好者,更是喜欢怀旧的人,我会经常去二手市场里淘电子老物件,以前几百块就能收个经典相机、老款MP3或者一台早年的翻盖手机。
可现在,这些原本被嫌弃的“电子垃圾”竟然变得比新品还贵。
这几年,许多曾经被扫进历史角落的电子产品都在悄悄翻红。
翻盖手机、CCD相机、CRT显示器,甚至是磁带随身听,它们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不仅二手市场的价格水涨船高,一些品牌甚至开始复刻这些经典产品,迎合消费者的怀旧情绪。
复古电子为何成了“潮流单品”
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智能、高清、高效,那么这些复古电子产品则刚好相反。
CCD相机像素不高,色彩偏冷,甚至偶尔会出现失焦,但拍出的照片却自带氛围感;
翻盖手机没有智能系统,甚至连社交软件都装不了,但开合时的“咔哒”声,让人忍不住一遍遍地把玩;
CRT显示器体积笨重,分辨率比不上现在的液晶屏,但玩起像素游戏时,那种独特的扫描线质感,却是任何滤镜都模拟不出的味道。
这些产品的独特体验,正是今天的电子产品无法提供的。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屏幕占比越来越高,摄影算法越来越智能,但也正因为太“智能”,太“精准”,反而让人有点厌倦。
年轻人开始寻找过去的“手感”,开始怀念那些带有机械质感的物理按键,甚至愿意放弃便捷,去换取某种“不完美”带来的独特体验。
社交媒体加速了复古潮流
一旦某种趋势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它的市场价值就会迅速攀升。
明星手里的CCD相机,复古博主晒出的磁带随身听,甚至是二手市场上的诺基亚3210,一旦成为“种草”热点,便会被年轻人疯抢。
许多原本几百块就能买到的老设备,如今价格翻了几倍不止,甚至出现了“海淘代购”专门去日本、欧洲收货再高价转卖的现象。
欧阳娜娜
而品牌方也察觉到了这一风向,去年诺基亚推出了翻新版的直板手机,索尼重新复刻了部分经典随身听,就连任天堂的老掌机NDS,也因为能够DIY定制外壳,成了“复古潮人”的必备单品。
看似过时的科技,在消费市场上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逃离“高清时代”的另类方式
在如今这个一切讲求高效率、高解析度的时代里,怀旧成了一种心理避风港。
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已经突破一亿像素,AI修复技术能让模糊的老照片焕然一新,短视频算法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但当一切都变得清晰,精准,毫无瑕疵,人们反而开始向往那些模糊、不完美、带点随机性的东西。
有人花钱买老相机,因为那种不确定的成像效果能带来惊喜;有人沉迷于磁带随身听,因为实体音乐的播放方式比流媒体更有仪式感;
有人收集旧款游戏机,因为比起手机上的模拟器,真实的按键操作更有沉浸感。
过去的科技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承载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恰恰是现在的电子设备无法给予的。
复古科技的热潮能持续多久?
当然,这股潮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过去几年,流行过一阵的“大头贴”自拍相机已经开始降温,曾被炒到上千元的iPod shuffle,如今在二手市场上又回到了合理价位。
这类电子复古风潮,往往是阶段性的,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去,市场也会逐渐回归理性。
不过,不管复古电子产品的热潮还能持续多久,它们所代表的某种情感需求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一切都追求极致效率、极致体验的时代里,人们总会想找到一些东西,让自己慢下来,让生活多一点仪式感。
而那些曾经被丢弃的电子老物件,恰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来源:小8说科技一点号